周牧之:蓬勃发展的中国新质生产力是世界经济的新机遇

全球三大科技集群比较之一:北京的实力与不足

■ 编者按:

中国网3月7日讯(记者李明艳 张燕)2024年全国“两会”召开,世界目光聚焦中国,中国新质生产力的蓬勃发展更是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东京经济大学教授周牧之近日接受中国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加快培育和形成新质生产力,显示了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潜力与发展前景,也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1.中国半导体产业正在迎来大发展期


  半导体产业是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周牧之认为,中国半导体产业正在迎来一个发展高潮。

  周牧之表示,中国半导体产业虽然起步较晚,高端芯片过去长期依赖进口,但近年政府推出一系列扶持政策,相关企业持续加大投入力度,特别是作为全球最大半导体市场的巨大需求都在有力地助推半导体产业的升级发展。

  日本曾经是世界最大的半导体大国,但后来却逐渐式微。周牧之认为,造成日本半导体产业衰落的原因有很多,其中过度强调风险意识,导致缺乏持续的投资力度是重要的一条。这致使日本半导体产业没有跟上摩尔定律驱动的发展节奏。他同时也指出,日本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中仍然拥有许多尖端领域与关键环节,中日在半导体产业中原本拥有广泛的合作前景,但美国主导的半导体技术封锁现在造成了很多限制。

2.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跻身“世界两强之一”


  人工智能是当今世界科技革命的核心驱动力,对创新驱动经济转型升级,推动新兴产业与数字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中国也在不断加大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投入和研发,推动人工智能与经济的融合发展。

  周牧之认为,中国是人工智能的社会渗透度全球最高的国家之一,虽然在很多方面与美国还存在一定差距,但在人工智能技术研发投入、大数据和应用场景等方面所展现出的强大实力,堪称“世界两强之一”。这不仅反映了中国政府对高科技发展的开放态度,也体现了整个社会对新生事物的接受度和包容度。

3.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强劲


  近年来,中国汽车产业成绩十分亮眼,特别是刚刚过去的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首次超过日本,位居全球第一。对此周牧之认为,中国汽车产业抓住了电动汽车这个发展机遇,不仅在电池、电机、电控、自动驾驶等相关核心领域,而且在EV整车的研发和生产上也都取得了强大的国际竞争力。以新能源汽车为首的中国汽车产业出口势头还刚刚开始,未来几年我们应该会看到中国汽车产业强劲的出口攻势。

  尽管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迅猛,但日本业界和媒体的唱衰声音却不绝于耳。对此周牧之指出,这一方面是由于日本在认知上对电动汽车发展前景的误判,另一方面是以燃油车为主的日本车企为维护传统燃油车市场做出的宣传攻势。

4.跨境电商平台改变出海模式


  中国跨境电商平台SHEIN(希音)和TEMU在日本市场上取得的进展也引起了周牧之的关注。据报道,TEMU自去年7月登陆日本市场后,每月用户人数以220万的规模增长,势头强劲。今年1月,TEMU的日本用户人数已经成功突破了1500万大关。

  周牧之认为,中国这些跨境电商平台通过商业模式的创新,打破了传统零售模式的壁垒,将国外市场与中国制造直接打通,给国外消费者带来了更便利、更廉价、更多样的选择。中国跨境电商平台在日本的发展正在推动两国产业链的进一步融合,为中日两国的经济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

5.中国科创企业风头正劲


  科创企业是当今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周牧之认为,今天全球企业竞技场的逻辑已经完全改变,既有高科技含量,又具创业精神的科创企业,作为新物种已经成为了领导和改变世界经济的重要力量。当前全球企业市值排名前10的企业中有8家是科创企业,这些企业中年龄最大的是创立于1975年的微软,最年轻的是创建于2004年的脸书。

  周牧之在对中美日三国市值排名前100家企业进行分析后指出,中国市值排名前100的企业中,1980以后创业的多达82家。相反,美国为32家,日本只有5家。中国头部企业的年轻化、高科技化倾向显著,假以时日前景可期。

  周牧之指出,日本企业市值前100家企业中,创立于21世纪以后的企业数为零,日本大公司官僚化较严重,对投资高风险新事业相对消极。相反,中国企业市值前100家企业中,创立于21世纪以后的企业多达25家,锐意创新的势头正旺。

  周牧之认为,目前海外媒体盛行的唱衰中国经济不可取,应该更多关注新质生产力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推动力,更多关注与中国经贸合作实现共赢发展的良机。


该文发表在2024年3月7日的中国网上,并被众多媒体和平台转发。

杨远新:温润似玉 柔情若丝

云河都市研究院


-侧记中共汉寿县委原书记周立民-


■ 编者按:

县委书记是中国最难做的官。洞庭湖区的汉寿县是女革命家,中组部原副部长帅孟奇的家乡。在这里要把县委书记做好,还要得到帅老的认可,的确是难上加难。更难的是四十年后还有人心心念念地记得。从湖区走出的国家一级作家杨远新撰文回顾了帅孟奇回家乡凭吊先烈的感人故事,还生动地描述了当年因“小港经验”得毛泽东主席钦点成为全国农业增产增收典型的汉寿县委书记周立民,是如何温润似玉柔情若丝地治理这个鱼米之乡的。


纵观古今长寿之星,或如江水,越深越澄澈,或似山峦,越高越峻秀,或像青松,越直越挺拔。今年93岁的中共汉寿县委原书记周立民不仅长寿,也是在任上时间最长的汉寿县委书记,他也有着水的碧澄,峰的峻秀,松的挺拔,玉的温润。浮躁的人走近他,会变得安静,狂妄的人走近他,会变得虚心。周立民担任县委书记时,特别的关心他人,往往到了心细若丝,温暖如阳的程度。对上如此,对下亦然。

洞庭湖区(图源:网络)

1.帅孟奇回乡凭吊先烈


时间回到1979年12月22日10时50分,中顾委委员、中纪委常委、中组部顾问帅孟奇乘坐一辆乳白色的面包车,抵达汉寿县委机关县委常委楼前的水泥场坪上,车门拉开,秘书陈双璧和省委接待处的柳女士搀扶她下车。此时,阴沉的天空突下小雨,周立民似乎早有观察和准备,他撑开手中的雨伞迎上前,对帅孟奇说:“帅妈妈,欢迎您回家乡!”

帅孟奇说:“到了老家,不要欢迎。”

周立民拉着她的手问:“就请您住在县委机关,您看要得啵?”

帅孟奇连声说:“蛮好!蛮好!”

于是,周立民把帅孟奇扶进县委常委楼第一层的一间房子里。他与县委一班人之所以作出这样的安排,主要考虑到她眼睛不好,腿也不利索,住在县委机关里面,既安静,又方便,更安全。陈双璧也被安排住在隔壁的房间。

这时,周立民又对帅孟奇说:“给您老弄点野鸭儿炖萝卜吃。这个菜,北京不容易吃到。”

帅孟奇说:“那好!那好!这个菜我喜欢。”

陈双璧接话道:“帅妈妈最喜欢吃野鸭儿炖萝卜。”

帅孟奇:1928年留学苏联,回国后曾任中共地下党湖南省工委秘书长兼常德、益阳中心县委书记。1940年作为中共“七大”的代表到延安,1948年起在中央组织部任职。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担任中央组织部副部长、中央监察委员会常委等职。

第二天9时30分,周立民陪同帅孟奇,给她的入党介绍人詹乐贫扫墓。她踏上两级石阶,登上烈士墓,从左侧轻轻地走到碑文前,极力睁大眼睛贴上去,想看清上面的内容。周立民知道她的眼睛被国民党反动派折磨坏了,左眼失明,右眼仅剩零点四的视力,连忙对她说:“帅妈妈,这就是您在党的七大会议上写的那篇纪念詹乐贫同志的文章,曾在1958年党的生日那天的《汉寿报》上头版头条发表。”“哦!三十多年哒。”她又往前凑了凑。周立民又连忙说:“我念给您老听吧!”帅孟奇连连点头:“好!好!”周立民满怀深情地念道:“詹乐贫同志从小到牺牲的紧要关头,都是替群众说话,替群众办事。被押送到刑场时,反动派将砂石塞在他口内,用牛皮带捆着。他用死力撑开发出最后一句呼声:‘共产党万岁!’未到刑场,头就被砍掉了。当头悬挂在五门时,那两只眼睛还鼓得大大的,作最后对统治者的愤恨!”

帅孟奇移动手中黄澄澄的拐杖,从墓后缓步移到墓前,接连三鞠躬。周立民及时递上一把黑漆方凳,央求帅老坐下。这时的帅孟奇已经是82岁高龄的人了,年老体弱,1932年在国民党反动派的南京监狱,她受尽老虎杠、辣椒水、南竹签的折磨,双腿、双眼、双乳,均遭严重摧残。周立民理解他对烈士的情感之深,料定短时间内不舍得离去,所以事先早有预备。

当时我作为现场采访者,亲眼目睹了这些细节,既感动,又钦佩。觉得他与别的县委书记比起来有所不同,有的似火,有的如钢,有的像铁,但他却温润似玉,柔情若丝。

1987年周健明、周牧之父子看望帅孟奇。周健明母亲姚芷青(姚陵华)曾在帅孟奇领导下从事地下工作,父亲周立波与帅孟奇相识于延安。这段革命情谊,让帅孟奇对周健明的成长非常关怀,其中生动情节详录在本文作者杨远新的《文豪父子对农民的大爱传承

2.关怀与原则泾渭分明


然而,也有人不这么认为,而且是他最亲近、最尊重、最关心的人。我曾亲耳听到了对他的批评和抱怨。那是1982年9月中旬的一天,我随他到毛家滩公社调研农村专业户、万元户的发展状况,他忙里抽空,领着我一起上门看望他的姑姑。老人的住处十分简陋。他放下手中的礼品,自己拉把木椅,坐在姑姑一旁,问长问短。离开时,我当然是走在他的后面,他的姑姑拉着我的手说:“他这个人很孝顺,可就是死板,宁可照顾别人,也不照顾俺周家屋里的人,这些年,他没有把周家的人搞出去一个,只有他自己的官越做越大。”

在我看来,他对革命前辈帅孟奇,和对自己姑姑的那种细致入微的关爱,都是发自内心的,也是诚恳的。帅孟奇曾在十分正规的场合,而且是在周立民无形中受到冤屈,人生处于低谷之际,对他当众夸赞:“周立民是个好人,是个值得信赖的人!”但是,他的姑姑却私底下对他满是埋怨。我想,正是姑姑对他的这种埋怨,表现出了作为县委书记的他,心中盛得下天,装得下地,唯独容不下特权的存在。正因为有他这样的县委书记以身作则治理一方,我党百年征途中,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带领人民站起来、富起来,过上美好的生活。

也就是那次跟随他下乡调研,我对他有了更多地了解,他一身儒雅之气,对下属连重话都很少说一句,但他柔中有刚,说一不二,雷厉风行。他起床十分迅速,吃饭特别快,喊休息就休息,干起工作来不要命,也绝不允许下属马虎对待。他如果对谁不满意,不像有的人动怒,瞪大眼睛盯着你,恰恰相反,他是把眼皮低下去,根本不看你。全县干部都晓得他这个特点。所以他部署的工作,大家都尽力按他的要求去完成,不让他在自己面前低下眼皮。如果他对谁低了眼皮,谁的前程就会大打折扣。

那年当我们调研到坡头公社坡头大队那天,所发生的感人一幕,至今令我难忘。大队秘书杨长喜的堂客在1972年被雷打死了,留下全家8口人,他既当爹,又当妈,已有十年之久。 

周立民见面就批评他说:“早就要你接个内当家,好帮你调排理事,你都50岁的人了,这个任务为什么还不完成?”

杨长喜笑嘻嘻地对他说:“这些年您一直关心着我。我很感谢。”他转对我们几个随行人员说:“你们都不晓得吧?我跟着周书记在安乡县搞社教期间,他是团长兼队长,带一帮大学生哥哥,农民只有两个,我是其中一个。当地一些人评价周书记,他一天到晚不做声,这人只怕蛮狠罗。周书记跟队上的一些妇女捡棉花,那些女的快活得很,找他开玩笑,他横直不做声,只埋到脑壳捡。那些女的问我:这个人是搞么得的呀?那时候是不准公开职务的。我说,不晓得他是搞么得的,跟我一样的,都是做工的。”

周立民嘿嘿直笑,说:“那些事你都还记得。”接着转入调研话题。他问:“老杨!依你看,在你们大队搞么得副业最赚钱?”

杨长喜回答:“养猪、养鹅、养蜂、养蚕,还有养鱼,在俺这里最赚钱。这几项被人们通通认识了,尝到甜头了。其次是做砖,群众还是相信手板的砖,耐用,结实。这几项搞好了,人平毛收入至少500元。就拿我家来说,养两桶蜂,不出门追花,一年四季都在自己家里,一桶蜂收入80元,如果哪里花季,就把蜂运到哪里去,每桶蜂收入至少200多元。我家还养了几十只鸭,收入也还不错。你要俺领头做万元户,俺会照你讲的做。我过去听你的,工作没有出过错;如今听你的,工作起来更加不会出错。”

周立民说:“我交代的有一件事,你就一直没有做呀!”

杨长喜连声说:“我做!我做!我向你保证,今年一定把老伴找好,结婚了过年。你看要得啵?”

周立民说:“那当然要得呀!你定好了结婚时间,通知一声,我就来送恭贺,喝喜酒。”

那天离开坡头大队,前往红星大队调研。这里是女革命家帅孟奇的故乡,如今改名陈家湾村。她在此地出生、成长,使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充满了传奇色彩。从1977年到1979年,周立民曾在这个大队蹲点,与大队党支部书记郭学虎是老熟人。两人见面,周立民开口就问:“听说你生病了,搞药了没有?要到县人民医院去做个检查,把病找准,才好服药。你是红星大队的带头人,你要是病倒了,红星大队的经济发展就会受影响,我不好向帅孟奇同志作交代。”

郭学虎说:“吃了三服中药就好哒。周书记放心,我的体子硬得很。我要和大家一起把红星大队搞得像华西大队一样,让群众都过上好日子,向帅老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傍晚,我们返回坡头公社的路上,看见杂交水稻长势很好,都感到很兴奋。周立民对坐在他身后的公社党委书记周显明说:“抓工作就是要有点斗劲。看到好的事情,就硬要搞,莫怕!怕么得呢!种杂交水稻今年尝到了甜头,明年还可以大上。县种子公司到外头组织杂交稻种子去哒,你跟他们联系,多搞点。”

说话间,吉普车经过一道排水渠,渠内流水哗哗。周立民的神色突然变得严峻起来,他对周显明问:“为什么还有这么大的水流下来呢?这是提了闸呀!这个时候还提闸搞么得嘛!嗯!天气不热,田里又不需要水。这水一流下来,水势好大!你不记得子健同志在这里的时候,对水管得好紧啦!”

周立民口中的子健同志,就是前任坡头公社党委书记黄子健,两年前调任县农委主任,他向县委推荐5个公社党委副书记中最年轻的周显明接任。那两年,周立民深入坡头公社的次数,比起到别的公社要多,他是利用一切机会对周显明手把手地教。旁听的我感觉到他像严父教子一般。

周显明望着窗外,静静地听着,连连点头。

回到公社,周立民要我跟县委办秘书王利亚讲,打电话问县气象站,看近几天天气怎么样。他又对我说:“远新你今天有空,去看看丈母娘!”

他的心好细,把这都装在心上。我感激地说:“要得。我听你的。”我岳父岳母家与公社机关一墙之隔。我来到岳父岳母家,我岳父在十几里外的明星大队蹲点,已经半个月没有回家了,我岳母在坡头公社综合厂做缝纫,还在单位加班,只有11岁的小舅子在家。我没有久留。

我回到公社招待所,吃晚饭的时间还没有到,周立民与县委常委兼县计委主任王少春、县农委主任黄子健、县经管科科长陈福初正在玩跑符字牌。他输了,头上顶个枕头。那样子虽有几分滑稽,但更让人感到他亲切随和。我站在一旁观看。周立民问:“远新你会打跑符字啵?”我回答:“学过两盘,只晓得一滴滴儿。”周立民边出牌边说:“这东西消磨时间,你不要学。”

我记住了他的话,从此不摸跑符字牌。 

那次随周立民调研,几乎走遍了汉寿县的山山水水,我不仅对他如何发展专业户、万元户的思路有了清晰地了解,对他的身世也知道得更加全面。

洞庭湖区(图源:网络)

3.“小港经验”得毛泽东主席钦点


他1932年1月10日出生于汉寿县毛家滩乡牛路村的一户贫苦农民家庭。1949年参加革命工作,1952年10月1日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在而立之年就创造出了惊人的业绩。那是1959年到1963年10月,他担任汉寿县洲口公社党委书记的四年里,大多数时间扎根在小港大队十三生产队蹲点,和农民朋友天天吃住在一起,交知心朋友,创造出全新的管理经验,在全公社进行推广,使得全社连续几年获得粮食大丰收。他总结这个队的管理经验,向上汇报,引起各级领导重视,相继作出推广小港十三队经营管理经验的决定。这引起了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张平化的重视,亲临小港十三队,作深入细致地考察,将新的管理经验形成书面材料,呈报给党中央。毛泽东主席阅后立即批示:发各省、市、区党委。并批给《人民日报》,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小港十三队的经验材料。这对促进全国农业增产增收,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他担任县委书记的七年中,工作务实,成绩显著。省报及中央报刊发表多篇重头文章予以报道,那些年赞扬之声也多了,但他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时时处处告诫自己,越是工作成绩显著,越要谦虚谨慎,高调做事,低调做人。他对自己规定了五条,即做事敢担当,掌权不专权,凡县里的重大事情决策,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全都通过常委会决定,决不独断专行;自己不经管县里的财物,花大钱由常委会研究决定,花小钱由管财贸的副县长一支笔审批;对干部的任免提拔由组织部考察,然后提交常委会议集体讨论通过,任人唯贤,决不搞个人恩怨,任人唯亲;决不收取任何个人和任何单位赠送的钱和物;严格财经纪律,不用公款请客送礼。他在长达七年的县委书记生涯里,努力干好本职工作,做到上对得起领导,下对得起群众。用他自己的话来概括,那是他人生中最幸福的一段旅程。

曾经创造闻名全国“小港经验”的汉寿县委原书记周立民与本文作者杨远新

4.修身养性,陶冶情操


他卸任离休后的生活,充实而又平静,重拾年青时的爱好,每天坚持撰文、书法、作画、唱戏,修身养性,陶冶情操。迄今已出版三本画册,受到读者们的喜爱。他先后受聘于县京剧协会任名誉会会长,保健协会顾问。他多次率京剧协会代表团参加省、市京剧票友大赛,并取得各项奖杯。2009年8月他带领3名京剧协会成员参加全国京剧票友访台交流活动。

如今,他自称是90后,像年轻人一样看书,阅览手机上的新闻。他始终以一个老党员的身份叮嘱下一代,好好学习,不忘党恩。他以身作则,活到老学到老,有一份热发一份光。

他历经近百年风雨,随着年岁增高,变得更加豁达开朗,更加温润如玉。你若走近他,灵魂将受到熏陶,也会变得像他一样纯洁无瑕,成为长寿之星。

2024年1月于蒙特利尔

杨远新《春柳湖》(四部,入围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

作者:杨远新

湖南汉寿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湖南省公安厅高级一级警长、三级警监。

出版有18卷本880万字《杨远新文集》,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春柳湖》(全四部, 入围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爱海恨涯》《红颜贪官》《百变神探》,儿童长篇小说《欢笑的碧莲河》《险走洞庭湖》《雾过洞庭湖》《孤胆邱克》,儿童中短篇小说集《落空的晚宴》,长篇报告文学《内地刑警与香港警方联合大行动》《创造奇迹的人们》《奇人帅孟奇》《县委书记的15个日日夜夜》,长篇纪实文学《生死赌注》《生死抵押》《生死游戏》。散文《我的祖母》被编入大学教材。作品曾获国家图书奖、公安部金盾文学奖、湖南首届文艺创作奖、湖南首届儿童文学奖等。


该文发表在2024年2月5日的中国网上,并被众多媒体和平台转发。

“怂人老爸”

周牧之 东京经济大学教授

■ 编者按:

对每一个人来说父亲都是既熟悉又陌生的存在。东京经济大学教授周牧之撰文回忆自己和他人眼中的父亲周健明和祖父周立波,给读者展示了一段千回百转的故事。


我们往往并不真正了解身边最亲近的人。

1986年初祖母姚芷青(姚陵华)的追悼会非常隆重,来了许多当年与祖母生死与共的地下党人,有些连父母都不认识。从这些老人们口中得知了许多故事和祖母在白区的血雨腥风中长期从事地下工作的果敢、坚韧和担当。这使我印象中慈祥、和蔼、操劳的祖母形象更加丰满。

同样,2021年父亲周健明仙逝以后,从朋友们的文章与回忆中也看到了很多自己并不熟识的父亲形象。

解放初期周健明与父亲周立波、弟弟周彦邦父子三人重逢在北京

1.“怂人老爸”的侠气


父亲生性平和,在家里对妻子的数落从不回嘴,对我们子女放纵宽容。只有一次在文革期间,怒气冲天地从外面回来没头没脑地把我的小屁股暴打了一顿。现在想来可能是因为在外间受到了莫大的屈辱,回来拿儿子出了一次气。老爸去世后常想我这做儿子的没有怎么孝顺过,挨顿打让他出了口气也算是尽了次孝。

鉴于父亲的好脾气,姐姐周仰之在《梦思故国静听萧》中给他起了一个绰号“怂人老爸”。

著名评论家、作家,华南理工大学谭元亨教授在父亲去世后撰写长文《肝胆一古剑,波涛两浮萍》回忆与他的交往,让我看到了父亲的另外一个侧影。作为《园丁之歌》原作者,文革后期谭元亨因为该剧遭受了严酷的政治迫害,即使在打倒“四人帮”之后仍然被“遗忘”在牢狱之中不见天日。是素昧平生的父亲主动出手多方设法营救,最后径直去找湖南省委书记万达告状,“湘潭还关了一位作家,作家是关不得的,赶紧放人”。这才使谭元亨得以平反,由是开启了两人几十年的友情。在谭元亨后来的坎坷人生中,每逢遭到挫折和打击,父亲都会操心费力地出手相援。

1973年10月21日,周立波结束监禁生活后的第一个周日,于长沙烈士公园。周立波、周健明、徐裕豪、周仰之和周牧之

中国驻日本使馆原公使衔参赞明晓东读谭文后感叹,“与朋友肝胆相照,真是潇湘豪杰。《园丁之歌》的风波,在北京的我们也经历过。什么时候能够文尽其才,而不因言获罪,中国文学就有希望了。”

做文人难,在中国做文人更难,中国文人能有肝胆相照的友谊更是难上加难!正因为如此,谭元亨把他与父亲的关系比喻成韩愈所言的“肝胆一古剑,波涛两浮萍”。他认为在中国社会动荡的风涛中,虽然历经飘摇沉浮、颠沛流离,他与父亲的友情始终能肝胆相照,如同古剑一般刚直、光彩照人。

父亲这种仗义之举不止一件两件,书法家李潺也是因为他出手相救才免遭牢狱之灾……。前几天母亲收到好友龙小梅的微信,“时间过得真快啊,周健明老师离开人世间又有三年了,可是他和蔼可亲的面容经常在我脑海中闪现。非常感谢他当年给我的拙作做出诚恳的评论,鼓励我坚持写作下去。文革时期,家父(龙辑五:湖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的大字报贴满了一条街,很多人都绕道而行,但周老师却找到了我的家看望我父亲,这位‘罪恶累累的漏网苗王’。更因为有周老师使我认识了您,得到了一份珍贵的友情。” 

1980年代周健明伏案埋头创作

2.孤儿院练就的孩子王脾性


国家发改委展战略和规划司原一级巡视员周南在读了谭文后也赞叹道,“没想到看着文质彬彬的老人家还古道热肠挺有侠气的”。父亲的侠气应该来源于他的孤儿院生活。

抗战初期受周恩来委托,祖父周立波在湘西沅陵主持《抗战日报》的编撰工作,祖父与祖母携父亲在湘西有过一段难得的共同生活。然而由于祖母也需要从事地下党工作,无法照顾父亲,只好将他送进了孤儿院。可怜只有七岁的父亲在战火连天的岁月里沦落为父母双全的“孤儿”。孤儿院严重的营养不良致使一个有着高大魁梧父亲的人却一生瘦弱,但严酷的环境也助长了他的侠气和孩子王脾性。

抗战期间在湘西沅陵的这个院落里,周立波、姚芷青夫妇和廖沫沙、欧阳山、草明等人编撰发行《抗战日报》

1949年8月初益阳和平解放,随军南下到益阳担任地委办公室主任的万达找到了祖母和父亲。万达和益阳地委的领导们对父亲关怀备至,希望他能够完成高中学业再继续深造成为红色专家,但父亲却死磨硬泡地讨来了一张去长沙报考革命大学(革大)的介绍信和一笔路费。而且这个孩子王不是只身独往,还呼啦啦地从家乡带出一帮半大不小的玩伴,成就了一批后来的离休干部,其中就有曾经担任过中国工笔画协会会长的著名画家林凡。

1949年周健明与母亲姚芷青、弟弟周彦邦在刚刚解放的益阳

文革期间,在幼年时代缺乏父爱的父亲承担起了照顾和保护祖父的重担。在极其艰难险恶的环境下,顶着巨大的风险替在湖南落难的祖父操碎了心。父亲的担当和斡旋保全了祖父的性命,也促成了祖父的平反。

湖南和平起义使三湘大地免遭兵火之灾,实乃一大幸事。但这却使在白区坚持斗争的湖南地下党陷入尴尬境地,导致许多地下党员在解放后遭受了不公的待遇。为了替地下党员的祖母讨回一个公道,为了给在反右运动中受到冲击的祖母平反,父亲更是不遗余力地奔走,最终给祖母营造了一个尊严和幸福的晚年。

文革期间周健明与女儿周仰之、儿子周牧之在长沙

3.洞庭湖区的深厚情缘


参加革大以后,父亲积极要求去湘西剿匪。革大的教务长龙潜曾经担任过周恩来的秘书,既认识祖父,也熟识祖母,更了解父亲因为在孤儿院的营养不良导致夜盲症和身体羸弱,不适合去前线,希望他毕业后先留在长沙把眼睛治好再去工作,并对治疗也做好了安排。不想父亲却犯了倔劲,不光写了要上前线的决心书,还直接把决心书贴到了龙潜的门上,逼着教务长放行他去湘西剿匪。

然而冥冥中似乎有上天安排,就在老爸们的队伍行军到湘西大门户的洞庭湖区时,父亲染疾呕吐不止,被担架抬下车,从此与湖区结下了不解之缘。

父亲病愈后被就地分配在湖区工作,其实湖区当时也是湖匪出没的险地,父亲就遭遇过与警卫员被湖匪围困的险境。也就是在那个险象环生的时候,他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写作,给长沙的《民主报》投稿,在湖区开启了文学生涯。

多年后,1957年已经在湖南省文联工作的父亲请了留职停薪的创作长假回到心心念念的洞庭湖区,创作第一部长篇小说《湖边》。这一次还把在北京工作的好朋友林凡邀来相伴,一同体验湖区生活。一个天天写农民,一个天天画农民,两人度过了一段难得的诗意时光。

然而等到父亲回到长沙,工作单位已经经历了反右运动暴风般的洗礼,许多同事被打成了右派,这次湖区创作竟然让父亲躲过了一劫。从这种意义上来讲,湖区还真是他的“福地”。《湖边》的发表要等到二十年后的1979年,至今还清晰地记得父亲拿着人民文学出版社通知出版的电报冲进家门时的满脸兴奋和喜悦。

每一个好作家都有他的根。祖父的根在益阳清溪村,即使在功成名就之后也要再回到老家扎根创作《山乡巨变》。父亲的根当然是在洞庭湖区,从《湖边》到1980年代创作的《柳林前传》,再到年近九旬才最终完稿出版的《柳林传》,七十多年来他的文学创作都是在替洞庭湖区的社会变迁叙事写史。

周健明《柳林传》《柳林前传》《湖边》

父亲对洞庭湖区的感情不仅体现在创作上对湖区题材的执着,还有对湖区人的热爱。但凡见到湖区出来的人,他都会表现出极大的热忱。母亲回忆,“健明对那方土地情有独钟,每遇那方人,比方装修工里的小青年,他都必另加看重,问长问短,恨不得盘问出那人的爷爷是他当年的老相识。他告诉我在那里工作时人人呼他‘小老周’,他忘不了拿着政府补贴的小纸条,走进户户贫困农民家时的喜悦心情。那里地名的武圣宫、柳林嘴不离口,我有时忍不住调侃他:你干脆姓柳好吧!”

父亲热爱湖区,湖区人民也回报了赤忱的情谊。父亲去世后,从湖区走出来的国家一级作家杨远新连续三年在他的忌日撰文纪念,生动地描述了父亲对湖区的深厚情缘。

1980年代初周健明与夫人徐裕豪在长沙

4.两代人谱写的史诗


杨远新在《文豪父子对农民的大爱传承》写道,“纵观几千年的中国文坛,子承父业有之,但少而又少。在新中国的湖南文坛,有一对周氏父子,可谓把子承父业推到了顶峰”。其实,父亲文学之路的起始与祖父并无相干。相反,当名满天下的祖父后来回到湖南工作时,同在文艺界的父亲很是尴尬。父亲几度转职到省委机关、工厂亦或是大学,都不无回避之意。

有趣的是,文革后父亲重新拾起长篇小说的创作,耗时三十余年,著长篇《柳林前传》和《柳林后传》,在结果上续写了祖父的篇章,为湖南农村变革谱写了波澜壮阔的巨幅画卷。这一点被三十年数度撰文追踪评论这对父子的谭元亨教授点破,我也深以为然。

周立波《暴风骤雨》《山乡巨变》

2020年底,人民文学出版社将《柳林前传》和《柳林后传》合二为一,出版了《柳林传》,完成了父亲人生最大事业。从《暴风骤雨》到《山乡巨变》,从《湖边》到《柳林前传》再到《柳林传》,父子两代人耗费毕生心血描绘了贯穿整个共和国岁月的“土地与农民的史诗”。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作品都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成书,这是缘分也是传奇。

一山乡,一湖区,父子二人笔下的湖南农村清秀明丽、柔情百结、如诗如画、引人入胜,一幅幅田园牧歌的美好场景构成了时代变迁的史诗。 

2019年周健明携祖孙三代在《伟大历程 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中国文学作品获得“斯大林奖金”条目下。条目写道:1952年3月,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暴风骤雨》和歌剧剧本《白毛女》荣获1951年度科学和文化艺术“斯大林奖金”。

该文发表在2024年1月23日的中国网上,并被众多媒体和平台转发。

杨远新:周立波与蒋牧良催生全国第一家县文联

云河都市研究院


—纪念文学大师周健明逝世三周年—


这世间诸多人,诸多物,诸多事,皆因爱而生,因爱而长。汉寿县文联——全国率先成立的第一家县级文联,他的成立,凝聚了周立波、蒋牧良这两位文坛巨匠的大爱。他的恢复,汇集了周立波、周健明这两位文豪父子的深爱。2024年1月18日,是文学大师周健明逝世三周年纪念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细数汉寿县文联的发展之路,让人倍觉温馨与浪漫,陡添豪气和力量。

周立波与长子周健明

1.周立波、蒋牧良催生


那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位于美丽西洞庭湖畔的汉寿县,产生了闻名全国的两个先进典型,一个是周文庙公社红菱湖大队,一个是洲口公社小港大队十三生产队,前者因从龙王口里连年夺得粮食高产,对国家贡献大而成为全省全国的一面红旗。后者创造了一套全新的经营管理经验,充分调动起广大社员的生产积极性,使得这个生产队的粮食生产连年获得大丰收。洲口公社党委书记周立民在该生产队连续蹲点四年,他把好的管理经验归纳总结上报,引起各级领导重视,大力推广小港十三队经营管理的经验。

特别是时任省委书记张平化把考察小港十三队的情况写成书面材料,呈报给毛泽东主席,毛主席阅后欣然挥笔批示:发各省、市、区党委。同时批给党中央的喉舌《人民日报》,随即,小港十三队的经验材料见诸《人民日报》头版头条,这如同万吨陨石投入大海,激起了巨大的波澜。

时任省文联主席、党组书记周立波,凭他那双洞若观火的敏锐目光,发现这两个先进典型如同“元茂屯”和“清溪乡”,对新文学具有特殊的意义。他与时任省作家协会主席蒋牧良综合分析相关材料后,一致认为红菱湖大队和小港十三队所走的路子,所取得的成绩,代表着新农村发展的方向。

于是决定:由蒋牧良亲率一个作家采风团,团员由曾经受到毛主席、周总理亲切接见的著名农民作家刘勇,还有地质勘探队员出身的青年作家金振林等组成,深入到这两个单位体验生活。

那个年代,有个不成文的规定,作家走到哪里,文学基层组织就发展到哪里,文学创作就繁荣到哪里。因此由蒋牧良率领的作家采风团出发之前,周立波给他们交代了一项特殊任务,那就是不适时机地在汉寿建立起全国第一家县级文联。

周立波《暴风骤雨》《山乡巨变》

随后,周立波经与有关方面协商,又派来了一批剧作家和表演艺术家,相继深入红菱湖大队和小港十三队,与那里的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全身心地体验生活,创作出了大批报告文学、散文和小说,还有戏剧和歌曲,深得汉寿县委、汉寿县政府领导赞赏,深受全县人民的喜爱。

与此同时,蒋牧良利用各种机会,对县委、县政府班子主要成员作了细致观察和深入了解。县委书记詹顺初出生贫苦,虽然在本应该读书的年龄未充分享受教育的阳光,但参加革命工作后,全凭刻苦自学,掌握了适应工作需要的文化科学知识。县委常委、县长何秋舫与其年齡相近,经历相似,都是苦大仇深的农民干部,都对文化和文人充满好感和深情。两人在全县干部大会上作报告都不用讲稿,提出的符合县情民情的各项工作要求,都能得到群众的响应落实。两人的体貌特征都高大魁梧,仪表堂堂,说话的声音都宏亮有力。两人都是典型的中华脸。两人性格略有差异,书记稳重干练,县长大刀阔斧,正好互为补充,堪称黄金搭档。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周立民则温润如玉,典型的文人气质。他19岁进入只交生活费的汉寿简易师范学校读书,对文学、戏曲、书法、绘画、音乐的天分被激活。参加工作后虽然繁忙,但从未放弃过对文学艺术的爱好,因而与许多文学艺术界的知名人士成为好朋友。这在书记和县长之间,无形中增添了一道亮丽的色彩。还有县委副书记童子香、副县长贾玉梅等,都是既自身有才,又特别爱才的领导干部。

就是在这样一种氛围之下,蒋牧良代表周立波及省文联党组,向汉寿县委正式提出建议,组建汉寿县文联。此话一出,立即得到了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热烈响应。

蒋牧良生平事迹和代表作《锑砂》(中国现代文学馆)

詹顺初及时召开县委常委会议,会上人人举手赞同,没有不同的声音,而且都积极地表示,县文联成立之时和成立之后,需要自己做什么,一定当仁不让。县委常委、县长何秋舫当即指示县政府办,给县文联提供适宜的办公场所和办公用品。周立民立马组织召开县委组织部部务会议,确定文联机构的层级,核定县文联正副主席的职数,挑选适合开展文联活动的专业干部。

1964年春,全国第一个县级文联在汉寿诞生。主管文教的副县长贾玉梅任县文联主席,县文教局局长梅鹤琴任县文联副主席。下属文学、戏剧、美术、音乐、书法、杂技等各门类协会应运而生。随之,各项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还不定期编印出版了会刊,发现和培养了一批各类文艺人才,特别是文学创作人才脱颖而出,《汉寿报》记者曹逸兴、洲口公社党委秘书伍顺生等,连续创作多篇反映红菱湖大队和小港十三队先进事迹的特写、报告文学、散文,相继在《滨湖日报》《湖南日报》《湖南文艺》等园地发表。美术、摄影成效显著。正当全县群众文艺蓬勃兴起之时,没想到受大环境的影响,县文联被迫停止运转,各项活动取消,各协会纷纷解散。

周立波在益阳清溪村田间

2.周健明力促恢复


有散必有聚。聚散皆是缘。十七年之后,随着国家发展进入一个崭新时代,汉寿各界精英和文化名流强烈要求恢复汉寿县文联,这自然引起了常德地区文联和湖南省文联的高度重视。

1983年,担任湖南省文联执行主席、党组成员的周健明专程来到汉寿,在县招待所住了整整一个星期。此行他抱有两个目的,一是建议和督促中共汉寿县委恢复县文联,二是回到他三十四年前曾经工作过的酉港公社柳林嘴大队,体验那里的新生活,了解那里的新民情,为创作长篇小说《柳林后传》做准备。这年,他的长篇小说《柳林前传》已经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他继《湖边》之后,在该社出版的第二部长篇小说。他要再接再厉,冲刺第三部,以此构成描绘西洞庭湖的巨幅画卷。

周健明反映洞庭湖区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湖边》

此时的周立民已经担任中共汉寿县委书记长达七年之久,在全县干群中树立起了很高的威望。他俩相逢,性格、为人处事的风格特点极其相近,都像一块温润透明的玉石。那些天里,二周有说不完的话,道不尽的情,因而大有相见恨晚之感。

周健明在周立民的陪同下,走访了柳林嘴,登上巍峨大堤,眺望浩浩洞庭湖,走下码头,踏上趸船,他仿佛回到了在这里担任区团委书记的日日夜夜,人也变得年轻活跃了许多。

这次,周健明看准了全国机构改革这一有利时机,铁了心要把汉寿县文联恢复起来,以达到继承父志,繁荣基层文学事业的目的。一路上,他坦诚地向周立民谈了自己的想法。没想到周立民也早有此意。于是,二周一拍即合。

周健明(左)、周立民联手力促恢复汉寿县文联

这期间,适逢周立民主持召开县委常委会,研究县委组织部设置的本轮机构改革方案。他在未听取组织部长汇报方案之前,提出要把恢复汉寿县文联列入本轮机构改革方案之中。并强调:这是周立波之子周健明的建议。1964年,周立波、蒋牧良两大文豪催生了汉寿县文联,成为全国第一家县级文联。时隔二十年,周立波、蒋牧良的继任者周健明建议抓住本轮机构改革的机会,恢复汉寿县文联,不仅要保持在全国率先成立的第一地位,也要创造第一恢复的地位。由此达到繁荣全县文学艺术事业的目的。

县委常委一班人听了,都很高兴,都很振奋,一致同意采纳周健明的意见,恢复汉寿县文联。

周立民专门在家中设宴,而且是他和夫人罗延福亲自下厨,烹制出一桌鲜明洞庭特色的菜肴,如红煨野生甲鱼、野鸭炖萝卜、开锅才鱼片、冰糖莲子等,并拿出珍藏了十几年的茅台酒,招待周健明这位知音。

席间,周健明得知县委常委会议一致作出决定,把恢复汉寿县文联列入本轮机构改革之中。他高兴得像个孩童,本不胜酒力的他,向周立民连连敬酒三杯。

周健明《柳林传》《柳林前传》《湖边》

3.因爱而生,因爱而长


汉寿县文联恢复建立的头四年里,为迅速壮大文学队伍,尽快繁荣文学事业,创办了《沧浪》文学期刊,连续举办了四届沧浪笔会,每届各有侧重,各呈特色。

第一届沧浪笔会于1984年8月中下旬,为时半个月,在风景秀丽的蒋家嘴水闸招待所和汉寿县棉纺厂招待所举行。笔会将团省委组织开展的青年文学创作竞赛结合其中。来自全县的18名作者,全是35岁以内的青年人。因而受到团地委和地区文联的高度重视。时任团地委副书记吴晓水,率团地委办公室、宣传部负责人到会指导。时任地区文联副主席、《桃花源》主编易尔康率两位编辑到会授课,选稿。使得18位青年作者的创作水平得到显著提高。笔会期间共创作出35篇(首),20多万字的文学作品,含中短篇小说、散文、报告文学和诗歌。全部都是反映改革开放的新生活。这些饱含荷露的作品,大多数被《沧浪》创刊号采用,部分被《小溪流》《桃花源》《年轻人》等报刊采用。

第二届沧浪笔会于1985年6月14日至17日,在古老文明的汉寿县城举行。县委、县政府出面,从北京、上海、长沙邀请12位全国著名作家,他们是萧军、萧耘父女,叶君健和苑茵夫妇,峻青和于康夫妇,陈模、于雁军、未央、谢璞、金振林和周华珠夫妇、黄世衡、曹文轩,还有湖南电视台台长、党委书记何共淮,莅临汉寿,开展了五项活动。一是举办文学讲座七场。二是召开了作家与读者、与少先队员、与各界知名人士、与汉剧团演员见面大会或座谈会。三是组织参观访问。四是为西竺山烈士陵园、太子庙公园题词作画。五是观看县汉剧团创作演出的现代大型汉剧《芙蓉女》,并和演员合影留念。

出席第二届沧浪笔会的部分作家和县领导在汉寿县少年儿童图书馆合影,前排左起:谢璞、未央、苑茵、叶君健、周健明、周立民、金振林

第三届沧浪笔会于1985年11月23日至12月1日在汉寿县棉纺厂举办。92位作者与会,其中女作者由首届沧浪笔会唯独一位,增加至27位。邀请著名作家、编辑家谢璞、金振林、易尔康等开展大型文学讲座6堂,除了与会作者,还有分布蒋家嘴镇的几家县属大型工厂的数百名工人听讲。

第四届沧浪笔会于1986年5月25日至27日,在龙阳镇和岩汪湖举办,请来著名作家浩然、编辑家刘国玺,在县影剧院举行大型文学报告会,固有的1248个位子座无虚席,连中间的过道和四周的走廊上都加满了木椅。

几十年过去,汉寿县文联不断发展壮大,《沧浪》越办越好,各项群众文化活动频繁,文学艺术创作硕果累累。仅2023年,全县作者在《散文选刊》《绿叶》《儿童文学》《小溪流》等文学期刊,在《湖南日报》《潇湘晨报》《常德日报》等报纸副刊,在红网、新湖南、作家网等新型媒体,共发表小说、散文等各类文学作品238篇(首)。有三本散文集正式出版。

这些成果是对周立波、蒋牧良、周健明、刘勇当年付出心血,成立和恢复全国第一家县级文联的最好回馈。也是对詹顺初、何秋舫、周立民、贾玉梅等老领导重视关心文联工作的最佳奖赏。

总之,汉寿县文联,作为全国率先成立的第一家县级文联,因爱而生,因爱而长。单位虽小,却是周立波、蒋牧良、周健明两代文豪用大爱和深爱凝聚成的一颗硕大珍珠,在西洞庭湖畔璀璨生辉。(供图:徐裕豪  杨远新)

2024年1月16日深夜于蒙特利尔

杨远新《春柳湖》(四部,入围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

作者:杨远新

湖南汉寿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湖南省公安厅高级一级警长、三级警监。

出版有18卷本880万字《杨远新文集》,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春柳湖》(全四部,入围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爱海恨涯》《红颜贪官》《百变神探》,儿童长篇小说《欢笑的碧莲河》《险走洞庭湖》《雾过洞庭湖》《孤胆邱克》,儿童中短篇小说集《落空的晚宴》,长篇报告文学《内地刑警与香港警方联合大行动》《创造奇迹的人们》《奇人帅孟奇》《县委书记的15个日日夜夜》,作品曾获国家图书奖、公安部金盾文学奖、湖南首届文艺创作奖、湖南首届儿童文学奖等。散文《我的祖母》被编入大学教材。


该文发表在2024年1月17日的中国作家网1月18日的中国网上,并被众多媒体和平台转发。

杨远新:文豪父子对农民的大爱传承

云河都市研究院


■ 编者按:

每一个好的作家都有他的根,周立波的根在老家益阳清溪村,即使在功成名就之后也要再回到老家扎根创作《山乡巨变》。周立波长子周健明的根则在洞庭湖区的汉寿、南县,这源于他参加工作的第一站就是这个地区。从《湖边》到《柳林前传》再到《柳林传》,七十多年来他的长篇小说都是在替洞庭湖区的社会变迁叙事写史。周健明热爱湖区,湖区人民也回报了赤忱的情谊。在周健明去世后,从湖区走出来的国家一级作家杨远新先后三次撰文纪念,生动地描述了相互的交往和周健明对湖区的深厚情缘。


1.中国文坛难得的子承父业佳话


纵观几千年的中国文坛,子承父业有之,但少而又少。在新中国的湖南文坛,有一对周氏父子,可谓把子承父业推到了顶峰。其父是前湖南省文联主席、党组书记、斯大林文学奖获得者周立波。其子是曾担任湖南省文联执行主席、党组成员、省作协副主席、名誉主席的周健明。

周立波的代表作《暴风骤雨》《山乡巨变》,所流淌的文学琼浆,滋养了新中国几代人。周健明的代表作《湖边》《柳林传》,所散发出的芬芳,成为新时期人们喜爱的精神食粮。他俩因如此杰出的文学成就,被人们誉为文豪父子。纵观这对文豪父子的作品,其间蕴含着一种特殊的传承关系,那就是都充满了对农民的大爱。父子俩的作品都姓农,都紧紧围绕农业农村农民做文章。

周立波的《暴风骤雨》《山乡巨变》,前者描写以萧祥为队长的土改工作队开进松花江畔的元茂屯,发动和组织广大贫苦农民开展对恶霸地主韩老六的斗争。处决了韩老六后,韩老六的弟弟带领土匪武装进屯,进行反攻倒算,企图扼杀新生政权。在共产党员赵玉林和青年农民郭全海的先后领导下,斗垮了阴险狡猾的地主杜善人。此后郭全海报名参军,踏上了解放全中国的新征程。《暴风骤雨》以磅礴的革命气势、鲜明的阶级爱憎以及丰满的人物形象,再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农村暴风骤雨般的阶级斗争。这部小说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结构严谨,人物惟妙惟肖,语言富有地方色彩。《山乡巨变》完整地描写了湖南省一个叫清溪村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从初级社到高级社的发展过程,艺术地展现了合作化运动前后,中国农民走上集体化道路时的精神风貌和新农村的社会面貌,剖析了农民在历史巨变中的思想感情、心理状态和理想追求,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浓郁的地方特色。

周健明的长篇小说《湖边》《柳林传》,前者是一部反映上世纪五十年代洞庭湖畔农业合作化运动的作品。作者通过日常的生产劳动、工作关系、家庭亲友关系和爱情波折,细致描写和反映人们在这一历史变革中的生活面貌和随之而来的变化。以娓娓道来的笔调讲述那个年代和独特的地理环境里发生的故事,具有一种朴素和清新的美感。后者围绕柳林垸的变革历程,追踪主人公杨青林的足迹,勾勒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洞庭湖区生活的风貌。用饱满的笔触描写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以前引起的萌动和变化,揭示了社会、生活和人性的丰富与复杂。小说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与史料价值,再现了一个时代农村生活的变迁。

周健明老师离世前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柳林传》,很气派,一片生命之绿。他收到样书,看了内容介绍后,当即提笔写下赞扬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一句话:“不愧全国一流,短短两句,就将全书特色,概括无余,难得!”他夫人徐裕豪应我要求,对《柳林传》拍照时,发现他夹在书里的信稿上文字。她告诉我:“这可能是他的绝笔。”并感叹:“呕心沥血之作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他死可瞑目了。”

这对文豪父子的四部长篇小说都是用地方语言表达。小说中的主人公都是中青年农民,都是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从出版传播形式而言,父子生前各自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两部以上长篇小说,难度大,规格高,属他俩首开先河,迄今无二。这不能不说是子承父业的典范。

1950年代初周健明与父亲周立波、弟弟周彦邦在北京

2.不喊口号的继承者


可是,周健明则从未喊过攀登、超越的口号,一切以行动说话。

当年就连与他在同一间办公室共事达三年之久的同事,都不知道他就是周立波的儿子。如今已经85岁高龄的老作家、《小溪流》杂志创始人、原主编金振林,在2022年1月18日这天,即缅怀周健明逝世一周年的时候,他给周夫人徐裕豪写了如下文字:

“健明在作协,和我在作协套间办公,桌子相对,天天相见,我却从未听他提起过父亲的名字,我根本不知道他就是周立波的儿子。在外边套间办公的是刘云和郭成年。当时作协就是我们四个人。”

同一天,金振林又在给我的微信中深情地回忆:“我调作协,是蒋老(时任省作协主席蒋牧良)派郭成年下去了解作者情况,衡阳文联唐周同志把我介绍给他,回长沙后他从资料室找出我的作品,呈蒋老,最终由文联党组书记立波师拍板,决定调我。我于1964年6月13日进入文学殿堂。我与郭成年虽有些观点不一,但我在回忆录里也没忘了他和唐周,也是我遇见的贵人之一。试想,如不入作协,在专区文联当干事而已。中国的事情,内因离不开外因,凭个人是行不通的。当然,一个人的成就离不开个人奋斗!”

2019年《伟大历程 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条目:中国文学作品获得“斯大林奖金”

我接受周健明耳提面命几十年,聆听过他多场讲座,他从来就不喊高大上的口号,也不宣扬那些虚伪的理论。他从不利用手中的权力与他人相互吆喝、相互贴金、相互重点扶持、相互隆重授奖。他眼看别人打着周立波的牌子招摇过市,捞取政治资本,他则除了暗暗继承父亲的遗志,完成父亲未竟的事业外,就连父亲的大名和大作,也从不当众炫耀与提及。

1983年他到汉寿,时任汉寿县文化馆馆长曹逸兴请他给汉寿作者讲课,他欣然应允,讲座在文化馆举行,全场满座,笑声、掌声不断。全程他都未提及父亲的名字和父亲的作品。1985年6月他应邀到汉寿出席“沧浪笔会”,15日上午,他与金振林一起在汉寿县招待所五会议室,同台为800多名文学爱好者传授创作经验。首先由他讲两个小时,全程他都未提及他父亲的名字和父亲的作品。只在金振林满含深情地讲到:“立波老师把我从地质勘探队,调进省作家协会,第一次找我谈话时,对我提出希望,要我埋头写,写完两吨纸,你的好作品就诞生了。这是他给我指点的创作方向,我每时每刻都为之奋斗。”这个时候,一旁的周健明才插话说:“他传给我的创作经验,对我提出的创作希望,也就是这句话。”金振林的语气很激动,他的语气则很轻淡,但收到的效果是共同的:震撼了现场800多颗心。

周健明从来没有提过要攀登父亲奠定的文学高峰,也没有提过要超出父亲的文学成果。每当人们谈及这些,他都是微微一笑,除了行动,没有豪言壮语和哗众取宠的回答。我想到那些把自己打扮成周立波再世的人,与周健明的行为比较起来,不知是否感到脸红。

周健明《柳林传》《柳林前传》《湖边》

3.汉寿情缘深厚


金振林的一生受惠于周立波的培育和关爱,如今已然成为儿童文学大师。他一直对周立波故居的建设十分关注。在纪念周健明逝世一周年之际,他向徐裕豪教授提出建议:

“健明于汉寿、南县情况,从小杨(杨远新)《怀念文学大师周健明》文中第一次见到。由此联想到有一事多年前跟你提过,益阳既有立波故居纪念馆,请把他的灵柩请回,魂归故里,像沈从文墓在凤凰一样,你目前头脑清醒,身体健康,办此事非你莫属,到下一代就麻烦了。切记!”

徐裕豪的答复是:“谢谢你的好意,益阳山乡的振兴,领导很重视,群众很支持,我们家里从没考虑过关于自己的事,从没提过半点要求。所以,金老师所提建议,我现在也不会提及。”

父亲做人温和低调,儿子做人谦虚谨慎,就连周氏每一个家人都是如此,这是何等高贵的家风。

就连去年1月17日我发表了《怀念文学大师周健明》一文之后,徐裕豪也不忘给我以鼓励:“小杨先生的文章让我想起过去许多的事。那次从汉寿回来,健明多次夸赞远新夫妇,说你们热情能干,文章写得好,字写得漂亮。说金老师工作班子得力。”

徐裕豪还深情地表示:“细读远新长文,最难得的是汉寿内容。健明对那方土地情有独钟,每遇那方人,比方装修工里的小青年,他必另加看重,问长问短,恨不得盘问出那人爷爷是他当年的老相识。他告诉我在那里工作时人人呼他小老周,他忘不了拿着政府补贴的小纸条,走进户户贫困农民家时的喜悦心情。武圣宫、柳林嘴不离口,我有时忍不住调侃他:你干脆姓柳好吧!”

“再回到汉寿话题,远新是汉寿人,文中所述汉寿沿革及活动当时情状,非常珍贵,弥补了我和子女对健明了解的空白,一段重要的人生历程!我是一个不合格的伴侣,总是忙忙碌碌为杂事分心,对健明一些重要的经历很多勿略,他在文联的办公室我从未进去过,到现在也不知道他是和哪几位同事一室工作……。这些都是小事,倒是他心神时时向往的汉寿、南县一带,那是他工作的起点,是他写作的基地。天若假年,很想静静地去看一次,也算我个人的朝拜吧,若有这机会,必是不免心潮起伏,当年人事必有变迁,所以只想静静走一遭,只奢望有远新夫妇引导。”

徐裕豪还对我文中的小误差作了认真纠正:“健明在沅陵时,由于父母忙于革命工作,曾将他送到孤儿院,他弟弟是留在家乡由爷爷奶奶照看,没进孤儿院。”

周立波《暴风骤雨》《山乡巨变》

4.家风清正


也是同一天,徐裕豪给金振林的微信中说:“远新同志饱含感情写就长篇悼念文章,我和子女非常感动,非常感激。”

她又补充:“我们那时都很忙,一家人起床后就各自上班。八十年代初,回到八一路宿舍,我才慢慢认得一些文联作协的人。如果回长沙,定会看望你们夫妇,也想一起回忆一些过去的事情。健明父子和文联关系深,我了解多点,也可丰富家庭传承的内容,孩子们五湖四海,但家族的根源还是该知道的。”

她说:“明日祭奠,除人文社新版《柳林传》和几篇纪念文章之外,更加上远新此文,告慰健明。”

周健明传承父亲的红色基因,保持清正家风,不仅影响了夫人徐裕豪,还言传身教给了他的儿子。早在延安时期,周立波与帅孟奇就建立起了深厚的革命情谊。上世纪五十年代,周立波回益阳清溪乡当农民,为创作《山乡巨变》积累生活素材。那时,身为中央组织部副部长的帅孟奇曾前往清溪乡,对他探访看望,两人在田间作倾心交谈。

周健明对帅孟奇敬重有加。1984年11月,我在汉寿创办《沧浪》文学期刊,请帅孟奇对家乡作者寄语,帅老得知周健明几次深入汉寿湖区体验生活,很高兴,同时对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周健明得知,邀请我到他办公室,仔细了解详情,把帅孟奇托给他的话,亲笔抄录留存。

1987年春节前夕,周健明领着儿子周牧之,拜访看望帅孟奇,聆听90高龄革命老人的教诲。对于这次拜访帅孟奇,已尊为东京经济大学教授的周牧之始终记忆犹新,他于2022年1月23日写下文字回忆:

“1987年,我与父亲一同去见了帅奶奶,当时的话题主要集中在刚刚去世的祖母姚陵华(又名姚芷青)的生前身后事上,帅奶奶与父亲交谈了许多祖母从事地下党工作时期的人和事。1988年我在出国留学前,又单独去向帅奶奶辞行。帅奶奶叮嘱我留学一定要做出成就,为干部子弟争气。为此,还举了两位她亲自带过的干部子弟留学有成的例子,希望我当作榜样。其中一位是刘少奇的长子,但不幸后来被迫害致死。说到痛心之处,帅奶奶颇为激动。”

1987年周健明携周牧之看望帅孟奇

5.根植大地,热爱农民


周健明每次到汉寿,都是搭乘长途客车,没有自带小车。以他的身份和级别,是完全可以自带小车和司机的。他说从省城搭乘客运长途汽车下县城,乘车过程中的四五个小时可以更好的和农民攀谈,了解农业农村的真实情况。

他一到汉寿就深入农家,察看农情,走访农贸市场,以此了解农民生活水平是否提高,农村经济是否得到发展。位于西洞庭湖畔的汉寿县酉港公社柳林嘴大队,是他年轻时洒下汗水的地方,他创作《柳林前传》《柳林后传》期间,曾几次对这里进行回访。他像父亲那样根植大地,热爱农民。

人生总会留下许许多多的遗憾,有的遗憾可以弥补,有的遗憾则无法弥补。我身为湖南人,又身为文学路上的追梦人,此生无缘亲耳聆听中国革命文学的开山大师,湖南文学的奠基人,茶子花派的创建者周立波老师的教诲,成为我终生的遗憾。

我本来是可以不留下遗憾的,当年只要我胆子大一点,自己的梦想就变成了现实。周立波大师历经十载磨难重掌湖南文坛,接连在《湘江文艺》发表《湘江一夜》《战地日记》等不朽名篇,那三年时光里,我有几次被召到《湘江文艺》修改作品,多次出入曾经专属他的小红楼,如果我向周健明老师提出引领我朝拜的请求,我想他是会满足我的愿望的。因为那时我与他已经有了两年的交往。可我总以为来日方长,以后有的是机会。没想到,他在逆境中留下的病根过早地夺走了他的生命。他逝世的那天,我正躲在西洞庭湖畔的老渡口老家埋头修改长篇小说《春柳湖》,当从收音机里闻听低沉悲壮的报道时,我只能捧起桌上被划下许多重点记号的《山乡巨变》而独自流泪。

好在有幸得到了他的长子周健明长期对我的培养教育,这种遗憾得以补偿。在我的印象中,周健明就是周立波的化身,他所做的一切,就是周立波所作所为的延伸。

因了周健明,周立波的事业被光大。

他不愧是周立波的好儿子!

2019年周健明携祖孙三代在《伟大历程 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中国文学作品获得“斯大林奖金”条目下

该文发表在2023年1月18日的红网上,并被众多媒体和平台转发。


杨远新:怀念文学大师周健明

人世间唯有真情和真爱,永驻蓝天碧水间。

曾经担任过湖南省文联执行主席、湖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名誉主席、《理论与创作》主编的周健明老师,于2021年1月18日逝世,离开我们已经一周年了,但他生前给我的真情,予我的真爱,像湘江水一样长,如南岳山那般高。这一年来,每每想到他,这种内心的感受尤为强烈。这种情感是我与他交往几十年的日子里,点点滴滴积累起来的。在他生前,我从未对他表露过,今天,我想说,我想大声说,敬爱的健明老师,你能听见吗?


1.小红楼与蓝衣男子


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我每年都会有一两次机会,被《湘江文艺》召到编辑部修改作品,时间最长的个把月,最短也有十来天,免费住在省文联大院1号楼5层的内部招待所,在机关食堂用餐,每改一稿就送到编辑部听取老师们的意见。

当时的《湘江文艺》编辑部,就在1号楼南面一座绿树掩映的两层小楼里,红墙红瓦,被称之为小红楼。

小红楼与高楼之间有一块水泥铺就的场坪,有两个篮球场那么大。每遇晴天的晚上,我就提把小凳子,到红楼与住宿楼之间的场坪里,与机关干部职工和他们的家属一道收看电视节目。

那些日子里,我总会在场坪、在食堂、在红楼看到一位温文尔雅的中年男子,夏日白衬衣,冬天蓝布衫,一头微卷的黑发,一副闪亮的眼镜,浑身上下,一丝不苟。他无论对谁都是笑眯眯的,说话声音清秀,一副和蔼可亲的样子。我暗暗观察和分析他的身份。

突然有一天,我与他在小红楼里正面相遇,他笑容可掬地问道:“小杨,你的作品修改得怎么样了?”一口标准的益阳话,柔和、亲切,像磁石一样吸住了我。我受宠若惊,用标准的汉寿话连声回答:“修改得差不多哒!差不多哒!”接下来就不晓得怎么说了。此后,我很想弄清他的身份。

时间到了1980年的春天,得知《小溪流》创刊,我很高兴,正好手头创作了儿童文学作品,便送到创刊人金振林老师手上。他亲切又耐心地辅导我修改。

我向他打听蓝衣男子的情况。他向我作了介绍,我听了惊讶不已。倒不是因为他的特殊身份,而是因为金振林老师还给我介绍了有关他的一些小故事,虽然不惊天动地,但令我肃然起敬,以至深深影响了我一辈子。

金老师首先介绍说:“你向我打听的这个人,他就是湖南省文联原主席、著名作家周立波老师的长子,名叫周健明。我和他同一间办公室,两张办公桌面对面三年,我从没听他提起过父亲的名字。你不难想象,他平时为人处事是多么的谦虚低调。”

金老师介绍,周健明是个吃尽了苦的人。在他尚年幼的时候,由于父亲长年在外从事革命工作,母亲也要从事地下党工作,不得不将他送进了沅陵的孤儿院,弟弟是留在家乡由爷爷奶奶照看。后来,哥哥周健明成长为文学家,弟弟周彥邦成长为科学家。

我想起平时观察到的周健明老师那种温文尔雅,和善可亲的模样,内心对他越发敬重。此后只要有机会见到他,我都会主动打招呼,他总是笑眯眯地回应。当他得知我是汉寿人时,他两眼放光,显得有些激动地说:“我1949年参加革命工作的第一站,就是在汉寿六区。”

他毫不掩饰对汉寿的特殊感情,眷恋那片红色沃土和红色沃土上的人们。他把对汉寿的特殊情感,凝聚到了我身上,热情地邀请我上他家里做客。

这一年冬天,我去他家,有幸见到了周健明老师的母亲。我印象中,是周健明老师与母亲一起过春节。老人思维敏捷,开朗健谈。后来当我读到她孙女周仰之为祖母写的大部头传记时,更加了解了这位伟大的女性,我被感动得泪流不止。

走近周健明,听了他的谈吐,见了他为人处事的方式,对重要事件、重要问题恰到好处的把握、拿捏,你有脾气都会被感染得没有脾气,你浮躁不安的心马上会变得像没有风的湖水,任何不愉快的事情都没有发生过。渐渐的,他成了我心中的大佛。生活、工作中我每遇到不顺,每当想发怒时,我想起他那双微微含笑的眼睛,马上会变得心平气和。

周健明《柳林前传》第一版封面,由著名艺术家周令钊设计

2.他始终坚持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对一个作家的敬重,除了人品,就是作品。当了解了他的作品之后,对他的人品就会更加地敬佩。

我最先读到的是他的长篇小说《湖边》,1958年创作,1979年9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接着又读到他的儿童中篇小说《星星无泪》,山东人民出版社1981年9月出版。他对洞庭湖区农民的深情,他对少年儿童的热爱,这无形中又加重加深了我对他的尊敬之情。我从阅读他的作品中,学习和积累反映洞庭湖生活的经验。

我抓住每一次单独与他相处的机会,向他讨教反映湖区农村生活,刻画湖区农民形象的经验。他给我讲得最多的是自己在湖区工作的那些日子里,与农民交朋友的故事,然后列举作品中的人物。他给我强调最多的一句话:“要善于捕捉每个人物的特点,你的作品就不会与别人的作品雷同。”这话给我的启发特别大。我为了做到这一点,一支钢笔、一个小本子不离身,生活中发现哪个人物有特点,我就立马记录下来。

1980年7月15日至8月31日,湖南省作家协会和刚刚创刊的《小溪流》杂志社在南岳磨镜台宾馆举办读书会,我当时还没有发表一篇像样的儿童文学作品,可时任《小溪流》编辑部主任的金振林老师就向我发出了邀请。我上山以后珍惜这一难得的机会,一方面认真聆听陈伯吹、康濯、周健明、谢璞、金振林、邬朝祝等前辈作家授课,课堂上尽可能全面记下他们介绍的创作经验,一方面刻苦钻研原著。期间,我写了一篇读书笔记《一串永不磨灭的闪光脚印——决心走周立波老师的创作道路和学习他的创作风格》。我送到他下榻的一号楼,请他指教。他对我文中的几段话划下了粗线条:

“周立波是个具有强烈现实主义倾向的作家。他的作品写实性极强,充满真实再现生活的魅力。他的艺术风格的主流是质朴、幽默、自然和清新。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篇章结构上吸取中国古典章回小说之长,每一章集中刻画一个人物,描写一个事件。大多采取以人系事的手法,全篇不只是用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编织起来,而是靠一个个人物在矛盾冲突中独具个性的活动贯穿起来。”

“他的小说和其他现代小说迥然相异,每一个章节大都可以独立成篇。在塑造人物上,他多用单线条式的“白描”,重在神似上见功夫,他借鉴中国话本小说和讲唱文学的艺术手法,着力通过人物的行动来刻画人物性格。”

“他学习和继承中国古典诗词写景状物、情景交融的传统技法,擅长通过生活环境的描写和生活气氛的烘托、渲染,来表现特定的色彩、情境与人物命运。”

“在人物语言上,他多用通俗易懂的群众口语和经过提炼加工的方言土语,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泥土气息,使人读来如坐春风、如沐春雨,有新鲜、活泼之感,作为他家乡读者的我,就更觉亲切、喜爱。”

周健明审阅了我这篇读书笔记之后,我发现他对我更加亲近、更加关怀了,他主动过问我的创作情况。我着重向他汇报了反映洞庭湖渔民生活的长篇小说《春柳湖》的创作进展情况,还有反映水乡生活的儿童长篇小说《欢笑的碧莲河》的大致构思。他听了很高兴,鼓励我克服一切困难,一定要把这两部作品写出来。他一再表示:我相信你一定会把《春柳湖》《欢笑的碧莲河》写好。

1981年夏天的第二届南岳儿童文学笔会上,我创作完成了《欢笑的碧莲河》,被收入《中篇儿童小说童话集锦》第一辑。他看了,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鼓励我重写《春柳湖》。他说:“你把《春柳湖》写好了,将填补文学史上一项空白。”

此后,几乎每次与他见面,他都会关心地过问《春柳湖》的创作进展情况。我免不了流露出着急的情绪。此种时刻,他就列举《湖边》从创作到出版,历经20年的全过程。他说:“水到渠成。你下足功夫之日,就是《春柳湖》成功出版之时。着急没有用,要等待时机,抓住时机。只要你把功夫下足了,一旦时机到来,紧紧抓住不放,就是成功之时。”

1961年周健明与父亲周立波、小姑周育英、妻子徐裕豪和女儿周仰之在湖南

3.集体搬家


1982年冬,我和省内几位儿童文学作家受《小溪流》杂志邀请,被安排住在湘湖渔场招待所,各自修改加工当年7至8月间在第三届南岳儿童文学笔会上创作的儿童中篇小说或童话,定稿后汇编成《中篇儿童小说童话集锦》第二集公开出版发行。此前,《小溪流》已经把1981年第二届南岳儿童文学笔会上,作家们创作的中篇儿童小说和童话,汇编成了《中篇儿童小说童话集锦》第一集公开出版发行。按照时任《小溪流》编辑部主任、南岳儿童文学笔会主持人金振林的设想,每年办一届笔会,每届笔会出一部《中篇儿童小说童话集锦》。这被视为一项辉煌的儿童文学工程。由于第一集《中篇儿童小说童话集锦》出版发行后,社会反响很大,好评如潮。对于编辑第二集《中篇小说童话集锦》,大家的劲头更足了。每个人都闭门谢客,除了一日三餐相互见个面,其余时间一律埋头改稿,日子过得像苦行僧似的。

《中篇儿童小说童话集锦》工程得到省作协、省文联的高度重视。这天晚饭后,周健明老师在事先不通知,也没有人陪同的前提下,他突然来到湘湖渔场招待所看望我们几个作者。他走进房间,从书桌,到被单,到卫生间用品,逐一仔细查看,然后把大家召集到一个房间,了解每部作品的修改进度。临走时,他对我们几个作者说:“天气寒冷,房间没有空调,其他设备也不是很好。对不起你们!”

他说这话时,我发现他那双眼镜片背后的眼睛里,有波浪在涌动。从表面形式看,他是来随意走一走,实际上他是代表党组来看望作者。这令我们内心非常感激,至于改稿期间的食宿条件差一点,大家本来就来自基层,习惯了吃苦,所以根本没把这当回事。只要能在《小溪流》刊出作品,心里就满足了。

我们几个作者送他到大门口,临分手时,他轻声对我说:“小杨你陪我走一走吧!”我随他往外走。

湘湖渔场招待所坐落的位置在省文联机关大院东边,由一条八一路相连,相距一两里路,大路两边梧桐掩映。我随他从东向西走,打算送他到省文联机关大门口,我就打回转。

一路上,他向我了解汉寿农村的变化和发展情况。特别是西洞庭湖区近年来发生的变化。因为他曾经在属于汉寿县管辖的第六区工作过,1955年7月,调整县界,第六区所属的14个乡和厂窖镇划给南县,仁友、德寿乡划给安乡,同春、新合、四美、上林、康乐乡划给常德。共划出面积233.5平方公里。尽管六区14个乡镇分散划给了两地三县,但在他的记忆深处,在他的感情之海,仍然觉得那里的土地还是汉寿的,那里的人民还是汉寿的。他骨子里始终保留了对这方热土的真情,对那里人民的挚爱。

那晚,风吹梧桐,沙沙细语,而他的话,与沙沙的梧桐声响配合成绝妙的乐章。他说对汉寿的感情源自在六区参与和经历土改工作的那段岁月。他的长篇小说《湖边》《柳林前传》,都深深打上了这里的烙印。

酉港公社辖区内有个柳林嘴,是东西往来轮船停靠的码头,他听我在柳林嘴搞过农村工作队,每次相见,他都会问起柳林嘴的变化情况。他告诉我,他在六区工作时回益阳、进常德、到长沙,经常从柳林嘴码头登船和下船。我试探性地问:“书名《柳林前传》应该与这里有一定的渊源吧?!”他用食指顶了顶眼镜架,微笑着意味深长地说:“作家总会不由自主地把自己热爱的对象,反映到作品中。如同给自己所爱的人写情书。”

这次散步,我向他汇报了下乡调研农村工作,为召开全县万元户、专业户表彰大会做准备的情况,我还特意重点向他汇报了调研的第一站就是酉港公社柳林嘴大队。他很高兴,脸上红光闪闪,眼里神釆奕奕,对农村有哪些发展,对农民有哪些变化,了解得非常详细。我与他来来回回走了两趟,我见天色已晚,要送他回家。他还就农民生活水平是否真正提高,对我问过没完,我开玩笑说:“您还不回去,徐老师会着急,会发寻人启事了。”他笑着说:“她很开明,不像别人家的夫人那样,把男人管得严严的,不给一点自由。”

我送他到楼下,临分别时他对我说:“我听了你刚才介绍的湖区变化情况,我已打定主意,要安排一段时间去汉寿补充生活,为创作《柳林后传》准备充足的素材。”

第二天,我们几个住在湘湖渔场改稿的作者,突然接到时任《小溪流》编辑部主任金振林老师的通知,转场位于韶山路的长城宾馆,我们住进2号楼,两人一个房间,里面有空调,有热水,24小时全天候供应。环境的改变,加快了我们的改稿进度。

当我从长城宾馆修改完儿童中篇小说《小甲鱼的“阿姨”》,时光老人已经迈入了1983年。我回到汉寿,第一件事就是上汉寿县委书记周立民家,向他汇报了周健明要来汉寿补充生活的事。周立民书记听了很高兴。第一句话情不自禁地从嘴里蹦出:“他来唦!我代表县委欢迎他。”还说:“他随时来,我随时陪同。”

2009年周健明携祖孙三代回故乡湖南益阳清溪村,周立波故居堂屋

4.深入汉寿体验湖区新生活


1983年11月间,周健明专程来到汉寿,在县招待所住了整整一个星期。他走访了柳林嘴,登上大堤,眺望洞庭湖,走下码头,踏上趸船,他仿佛回到了在这里工作的日月,人也变得年轻活跃了许多。

周健明此次汉寿之行,除了体验湖区新生活,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为了恢复汉寿县文联,与县委主要领导和有关方面负责人交换意见,提出建议,阐述意义。

周健明对恢复汉寿县文联如此重视和关心,是有原因的。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汉寿县周文庙公社红菱湖大队因从龙口里连年夺得粮食高产,对国家贡献大而成为全省全国的一面红旗,农民作家刘勇、青年作家金振林等深入红菱湖体验生活,创作出了大批报告文学和小说。1964年春,全国诞生了第一个县级文联。两年之后,汉寿县文联停止运转。

这次,周健明看准了全国机构改革这一有利时机,铁了心要把汉寿县文联恢复起来,达到继承父志,繁荣基层文学事业的目的。

大约是1984年9月,周健明又来到汉寿,访问了沧浪渔场养殖场、西竺山乡养鸭专业户。周健明这次来汉寿,特意带上了他的新书《柳林前传》,一部30多万字的长篇小说,1983年7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描写洞庭湖农村在新时期发生的变化,器大声宏,居中深涵厚,对农村的发展和变革表现出敏锐的预见性和沉挚的历史感。无论哪一个方面,与他父亲的《山乡巨变》都有着一定的延续性和传承性。他给周立民书记和我各送了一本,并签下了他的大名。我珍藏至今。这次我若不是在旅途,可以从藏书柜里拿出来,与读者朋友们分享。

2020年岁末,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周健明的大作《柳林传》,这是该社继周立波1959年出版大作《山乡巨变》之后,长子周健明在1979年出版长篇《湖边》,1983年出版《柳林前传》,时隔37年之后又出版由《柳林前传》与《柳林后传》合二为一的《柳林传》。父子两代人反映湖南农村生活的重要长篇小说均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足见父子俩在中国文坛的地位之高。从《柳林后传》描述的内容来看,他那次深入汉寿补充的生活,全部派上了用场。两代人凭借着对乡土的眷念与执着,用三部长篇小说,为湖南农村剧烈的社会变迁描绘了一部跨越半个世纪的史诗。

无论是他的《柳林前传》,还是《柳林后传》,以及共同组成的《柳林传》,这些作品都成为我创作长篇小说《春柳湖》的范本和样板。因为这些作品中,包含他博大精深的文学功底和理论修养,他的作品构思新奇精巧,文笔曲折委婉,情节跌宕跳跃,人物刻画栩栩如生,泥土气息浓郁,具有史诗性质。他的小说传承了他父亲周立波的小说艺术风格,乡土味、民俗风、抒情性和典型性堪称“绝技”。《湖边》《柳林传》将乡土风俗与诗情画意融会于社会变革中,发掘深沉的民族意识与人物典型性格,展现了情感世界的复杂和动人的艺术光彩,获得文艺界的广泛赞誉,尊称他为文学大师。

周健明在1983年11月和1984年9月,两次到访汉寿期间,他两次都主动上汉寿县供销合作社看望了抗美援朝战斗英雄戴笃伯,了解他为农民解决困难的事迹。戴笃伯要在机关食堂招待他。他推托,理由是下次再来。戴笃伯亊后对我说:“健明同志是不想给别人添半点麻烦的人。你跟着这样的老师,会学到很多东西。”那两次,他俩都留下了合影,如今成为了珍贵的影像。1985年1月问世的《沧浪》创刊号,登载了他俩的合影照。

的确,我只要接近周健明老师,就能从他身上学到很多东西。

1983年5月29日,《小溪流》在长沙举行全国少年作文征文评奖授奖大会。此前两天,也就是5月27日下午,著名作家叶君健、苑茵夫妇抵达长沙,由大会工作人员李振威、张广海陪同,从火车站直奔韶山。因为叶君健、苑茵夫妇多年来有个宿愿未了,那就是要瞻仰毛泽东故居韶山。这次从北京起程来湖南前,夫妇俩就表示:希望入湘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赴韶山瞻仰毛主席的故居。

周健明、未央、谢璞连夜赶往韶山,从长沙到韶山的路上,金振林老师安排由我作陪。

车上,两个多小时,三位老师谈话内容虽然广泛,但最根本的还是如何繁荣湖南文艺创作。谢璞老师提议,把下一届儿童文学笔会放到益阳周立波故里举办。谢璞老师的用意很明显,一是出于对立波老师的敬重,二是要全省儿童文学作家向立波老师学习。周健明老师说:“那不妥!”未央老师立即反问:“有什么不妥?”周健明老师知道自己父亲在两位同事心目中的崇高地位,他耐心解释:“不妥的原因有两条,一是七八月间的益阳,天气闷热,远比不上南岳磨镜台凉爽,不适宜作者们创作。二是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搞个人崇拜。周立波也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作者,回到家乡体验生活,写出小说《山乡巨变》,也纯属正常工作。”我从没见未央老师与人发生过激烈争论。这次他和谢璞老师一起,对周健明老师的观点给予了激烈的批驳。我在一旁可是大受教益。也就是从他们的激烈争论中,我才知晓,未央、谢璞、刘勇、孙健忠、金振林等这批湖南省文联的专业作家,全都是周立波老师从北京回到湖南,任省文联主席期间,当他们还在工农兵岗位上进行业余文艺创作时,就加强对他们的培养,关键时刻把他们一个接一个地调进了省文联做专业作家,撑起了湖南省文学创作的半壁江山。这时的周健明老师也不像平时那样温文尔雅了,与他的两位同事加兄弟争得面红耳赤。

争论还没完,小车驶进了韶山宾馆1号楼。周健明老师领头直奔叶君健、苑茵夫妇的住地。李振威、张广海迎上来,说是叶老夫妇已经进入房间,准备休息。我提议请服务员向叶君健老师报告一声。周健明老师果断地摆摆手说:“不可!”于是他们三个都在客厅沙发坐下来,静静地注视着叶君健、苑茵夫妇下榻房间的灯光,直到室内灯光由明转暗,整座1号贵宾楼都已进入睡眠状态,周健明老师才带头起身,悄然走向为他们事先安排好的房间。

第二天早餐前,周健明、未央、谢璞三位老师都提前来到1号楼客厅,恭候叶君健、苑茵夫妇。当天,三位省文联领导,陪同叶君健、苑茵夫妇参观了韶山。

益阳《山乡巨变》群雕 (黄剑)

5.认真抄录帅妈妈对他提出的希望


周健明老师对汉寿的感情,除了他年轻时曾经在那里工作过,还出自于他对帅孟奇的敬重。两代革命人之间的这种特殊感情,我是在1984年发现的。

自1983年的机构改革中汉寿县文联恢复以后,为了给全县广大业余作者提供一个发表作品的园地,创办了《沧浪》文学期刊。1984年11月,老一辈革命家、新中国成立后长期担任中央组织部副部长的帅孟奇同志回汉寿家乡视察,时任县文联副主席陈定熙带着我,就如何办好《沧浪》,向她请示汇报。

在县招待所索园小楼204号房间,帅老和她的秘书陈双璧热情地接见了我俩。帅老指示我们,要想把《沧浪》办好,必须以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指针,始终坚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才能出好作品,才能出大作品。她以周立波创作《山乡巨变》为例,作了深刻的阐释。

帅孟奇的原话是这样说的:“把《沧浪》办起来是很好的。既然办了,就要办好。首先,要组织广大作者深入群众,了解实际,投身到建设四化的火热生活当中去,多写些反映现实的作品。使人们读了,不仅得到艺术享受,还要受到思想教育。过去,周立波写的小说,人家都喜欢看。你们都是看过他的小说的啦!大家都认为他是属于一等文化人。他写的小说,都是实际体验的结晶。他在沅陵办过《抗战日报》,在上海坐过国民党的监狱,在延安担任过‘鲁艺’的教员,亲身参加过土地改革运动。具体点讲,他的优秀小说《山乡巨变》,就是在益阳经过长时间的生活体验后才写成的。那时,我到益阳去看望他,正遇到他和群众一起挑土。他挑又挑不起,一走一歪,还是坚持挑。他写的《暴风骤雨》,也是有实际体验的,所以获得了斯大林奖金。前面我不是问到周立波的儿子周健明到汉寿来过没有吗?我是希望周健明也像父亲那样,多到实际生活当中来体验。周健明写的东西很多,也写得很好,但还赶不上他的父亲。当然,他经常到实际生活当中来,又不断地写,总有一天会赶上去的。你们要在县里培养出一批作者,首先应该从狠抓深入生活入手。上面的同志要下去很困难,有种种不方便。作为县里的作者,时刻处在实际生活当中,只要留心观察,处处做有心人,就会发现很多宝贵的东西,就有写不完的第一手材料。”

帅老关切地问:“周立波的儿子周健明到汉寿来过吗?”她听了我们的回答,满意地笑了。她还拿周健明与其父亲周立波作了比较,主要是作品方面的比较,嘱咐我们向他转告。希望他写出好作品,力争超越自己父亲作品的水平,真正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样他父亲九泉有知,也会感到特别高兴。帅老说到这里,发出了一串源自肺腑的笑声。

我把这次接见的过程如实记录下来,发表在了报刊上。中国文联机关刊物《文艺研究》作了转载,把标题改得更加醒目:《帅孟奇在家乡谈文艺》。周健明老师看到了,通知我上他的办公室,对我作了详细地询问,在他口中,对帅孟奇既不称部长,也不称帅老,一口一声帅妈妈,就像帅妈妈就在他面前一样,叫得好亲切,我听了都觉得心里暖融融的。本来我在文中已经把帅孟奇的谈话记述得很详细了,但他还不满足,问了又问,帅妈妈对他还提了一些什么要求,还拿他与父亲作了哪些方面的比较。我尽量地介绍得详细一些,我见他还要挖树盘根。我索性将记录本放到他面前,他高兴地接过,摘下眼镜,双眼凑拢记录本,不像是看,而像是闻。我的字本来就写得不好,再加上记录时书写得很快,一个个字东倒西歪,像站不稳的蜡。他却边看边唸,竟然很连贯地认了出来。他把帅妈妈对他提出的希望,全部抄录在了他的本子上。

1980年代周健明与夫人徐裕豪

6.莅临沧浪笔会,对我的工作给予大力支持


1985年6月14日至17日,汉寿县文联举办第二届沧浪笔会,从北京、上海、长沙邀请12位全国著名作家,莅临汉寿讲学指导、参观访问。此前,我上长沙向他汇报这一想法时,他表示大力支持。有什么困难,他尽力解决。

6月14日下午,他与萧军、萧耘父女,叶君健、苑茵夫妇,峻青、于康夫妇,陈模、于雁军、未央、谢璞、金振林、周华珠夫妇、黄世衡、曹文轩抵达汉寿。

晚上八时,县委、县政府、县人大、县政协的主要负责同志到县政府招待所六栋会议室看望应邀作家,并合影留念。由县文联副主席陈定熙主持,由我介绍作家。

当我介绍到周健明时,他说都是几个老熟人,你知我见,不消介绍得。我不仅没听他的,反而介绍得更加详细。我提高嗓门说:“周健明,湖南益阳县人,1931年3月出生,1949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区农民协会委员、区团委书记,《湘中日报》及《滨湖日报》编辑、记者,1951年5月后长期担任《湖南文艺》的编辑和执行编委。1964年结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文艺理论进修班。1966年调湖南师范学院任中文系教师。1977年任湖南省哲学社会研究所文学研究室副主任。从1949年开始写作,1950年开始发表作品。曾出版民间故事集《巧媳妇》,话剧《验收员》,长篇小说《湖边》《柳林前传》,中篇小说《星星无泪》等。1961年以后,主要从事文艺理论研究与教学,其间除参加编写教材与辞书以外,还写过介绍青年作家及其作品评论和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文章,如《札记》、《浅识》等。同时以《关于诗歌形式问题的探讨》为总题,发表过一系列学术论文,并获得湖南省社科成果优秀奖。自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0年被选为湖南省文联副主席、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还担任湖南省文联党组成员。目前,第三部长篇小说《柳林新传》正在创作过程中。介绍到这里,我停顿了一下,情不自禁地加重语气补充了一句:他是当代著名作家周立波的长子。

我话没落音,全场顿时掌声雷动。

6月15日上午7时30分,萧军、叶君健等著名作家从县招待所出发,参观县特科所、米粉公司、林科所、沧浪渔场,在沧浪渔场黄贤湘、童梅秀夫妇家用中餐。

周健明老师、金振林老师在县政府招待所5会议室举行文学讲座,然后接到沧浪渔场一同用中餐。为安排这一场讲学,我颇费脑筋。一是参观的4个景点是精华,很有湖区特色。谁不去参观都会留下遗憾。二是这场讲座必须打响,为后面的讲座开好头,起好局。因为每场讲座都对外售票。票价每场次0.5元,按当时的经济条件来讲,不高,但也不低。刚参加工作的青年人月工资一般只有20元。我和陈定熙反复商量权衡,觉得只有请他俩讲第一场才最适合。陈定熙派我先试探他俩的态度,然后再作决定。我抓住14日晚饭后的间隙时间,分别上两位老师下榻的房间征求意见,不仅两位老师连声说好,就连金振林老师的夫人周华珠也表示理解和赞同。

6月15日晚上8时,县少年儿童图书馆邀请作家叶君健及其夫人苑茵,作家周健明、未央、谢璞、金振林及其夫人周华珠,与少年儿童读者进行座谈。会议由原县文化局副局长王良伟主持,县少年儿童图书馆馆长陈晓云介绍我县图书事业发展情况,少先队员向作家献词、献红领巾、献画。王良伟向作家们敬献自己的书画作品。作家叶君健、苑茵、谢璞对少先队员们提出了殷切希望,汉寿县委老书记周立民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叶君健为“汉寿县图书馆”和“汉寿县少年儿童图书馆”题写了馆名。苑茵当场为少年儿童图书馆作画。少先队员手捧自己平时购买的出席座谈会的作家们的著作,请他们签名题字。

周健明最后一个讲话,他以自己的苦难童年为例,鼓励少年儿童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长大做祖国建设需要的人才。

笔会期间还发生了一件令我和家人感动不已的事情。全国那么多著名作家云集汉寿县城的消息传到了30里以外的聂家桥乡熊家铺村老渡口村民小组。我父亲得知,报经我母亲批准同意,赶到县政府招待所五会议室,躲在后面偷听了作家们的讲课。负责维持会场秩序的杨远泰悄悄把这事告诉了我。白天我忙得没时间与父亲见面,但总想着要回家看看他老人家。6月15日晚上,当天所有的活动都结束了,我上金振林老师房间,打算向他报告一声。我走到他住房门口,门开着,周健明、未央、谢璞几位老师都在,相互谈得很高兴。我还没开口,他们都亲切地问:“小杨你有什么事吗?”我便向他们集体请假一小时。周健明老师关心地问:“你回家是不是有什么事呀?”我便把父亲悄悄走进五会议室听作家讲课的事说了。他们既惊讶,又高兴,异口同声地说:“那我们也要借此机会看望你父亲。”这时,正好叶君健老师来了,他也主动要求一起上我家。我怎么推也没有用。从县城南部的招待所,走到县城北部的县供销社机关宿舍,穿越整座县城,单程步行起码20分钟。到达我家时,我儿子杨一萌已经入睡,妻子陈双娥正和父亲在客厅兴致勃勃地谈论笔会的事。几位大作家的突然到访,令他俩又惊又喜。

几位大作家和我父亲一一握手,我父亲开始还不敢伸出他那双结满老茧的手,是周健明老师第一个捧起我父亲的手,真情地说:“我这双手也跟您的手一样,也是做田的手。”这一下就缓解了我父亲的紧张情绪。我家客厅面积小,我把作家老师们请进卧室就座。陈双娥麻利地开火煮冰糖湘莲,我和父亲一起陪作家们拉家常。金振林老师是个有心人,随身带上了他的照相机,在我的寒舍留下了好几张合影,就连已经入梦的儿子都从床上抱起,半睁着眼睛,与作家们一起留下了合影。这里刊登的是我与作家们的合影。其他合影均珍藏在家中,因人在万里之遥的旅途,不得到手。那是我们一家三代人最幸福的时刻。

杨远新《春柳湖》(四部,入围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

7.既支持,又不支持


1986年11月到1988年8月,我借调到《小溪流》做编辑期间,周健明老师多次到编辑部看我,他对我吃住和工作都在那间30来平米的办公室里,一张行军床,晚上打开睡觉,白天做接待来访作者的沙发,他向我表示歉意,说文联院内的用房实在太紧张了,无法调剂和改善。其中有几次到编辑部,他特意从家里捎带了水果和副食品,嘱咐我晚上饿了就把肚子填饱,别影响了身体。

他对我上武汉大学作家班的态度是矛盾的,既支持,又不支持,支持是因为我可以向学者型作家迈进一步,不支持是因为作家的大学在社会,这与他的父亲、与他自己的成长道路密切相关。他没上过大学,但他在大学任教。他还觉得《小溪流》正是用人之际。

他给我妻子陈双娥的信中写道:“远新上武汉大学作家班深造,虽然我身边暂时少了一位得力干将,对我的工作不利,但对他未来的发展大有好处。他的办事能力我是信得过的。他先写几本书出来,以便将来从长计议。他学习期间有哪些困难,我当尽力相助。”

离开学时间越来越近,那天晚上,我上他家辞行。他和夫人徐裕豪老师对我殷殷嘱托,我铭记于心。握手辞别时,难舍难分。

1988年,周健明老师当选湖南省文学学会会长,上任伊始,他抓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创办文艺理论刊物《理论与创作》,并且亲自担任主编。该刊问世,被誉为“江南一秀”,获中宣部文艺局、中国文联、中国艺术研究院联合表彰。

1988年寒假,我途经长沙回汉寿,特别上他家汇报了第一个学期的学习情况,并拿出考试论文《情感,文学大山的小路》,请他们夫妇指教。夫妇俩当场传阅,都给予了肯定。此文刊登在《理论与创作》1989年第2期。

2010年秋,周健明、徐裕豪夫妇赴美国探亲,他们的女儿女婿都在硅谷工作。当时,他们住在同升湖的一幢别墅里,是他们的儿子周牧之出资购买的,为的是让父母安享晚年。按电话中约定的时间,我和陈双娥驱车到达同升湖,送他俩到黄花机场,一路上我们谈得十分高兴。约好他们从美国返回长沙时,打电话提前通知,我和陈双娥到黄花机场迎接。

2021年10月4日,身在北京的徐裕豪教授与身在长沙的金振林老师微信中谈起我,徐老师说:“有一次我和健明去女儿仰之处,是他夫妇开车送我们去机场的。友谊使人年轻,回忆美好的情感令人愉快。”

我接到金振林老师转给的这条微信,内心很感动。当即回复:“徐老师对那点小事都还记得。当车子抵达机场,她和健明老师从包里拿出一瓶红酒送给我,我虽然受之有愧,但我视为瑰宝,高兴地收下了,回到家,在这瓶酒上作好标注,如今保存在长沙家中。有朝一日我们在长沙相聚,好好共饮!”

徐裕豪教授回复:“真的吗?小杨和他美丽的夫人原来都是有心人,感动!盼后会有期。”

半个世纪以来,我只要路过资江、路过益阳,首先想到的就是人民的大作家周立波、周健明父子。想到的是父子俩的大作《暴风骤雨》《山乡巨变》《柳林前传》《柳林后传》(现合并为《柳林传》),还有《湖边》《远去的红帆》对我潜移默化的影响。想到的是我一定要把《春柳湖》写出来,既然周立波、周健明父子为南洞庭湖立传,替农民代言,我和妻儿就要为西洞庭湖立传,替渔民代言,以实际行动光大文艺为人民的精神。

如今,240万字的《春柳湖》经历漫长的50年创作历程,终于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了。周健明老师要是健在,他一定会笑眯眯地对我说:“远新啦!怎么样?几十年的辛勤浇灌终于结果了吧!我为你高兴!”

一年前的今天,周健明老师悄然离世,据他夫人徐裕豪教授介绍:他到最终也没有很难堪的病容,也没有失去自主的思维和生活能力。我得知很庆幸,觉得这是健明老师善良一生得到的福报。纵观他的人生之旅,不仅著作等身,官居高位,文品官品均被人称道,而且家庭和睦温馨,夫妻相敬如宾,培养出一对杰出的儿女,几个孙辈都大有作为。他的一生是灿烂的一生,他的一生是辉煌的一生。

周健明老师虽然逝世已经一年了,但他辅导、培养我,鼓励我写好《春柳湖》的桩桩件件,仍然历历在目。如果全部记录下来,完全可以成为一部大书。我这里回忆的仅仅是一个线条。以此纪念我尊敬的健明老师。

2009年周健明携祖孙三代回故乡湖南益阳清溪村,周健明就出生在这间周立波故居卧室

该文发表在2022年1月17日的红网上,并被中国网等众多媒体和平台转发。


作者:杨远新

湖南汉寿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湖南省公安厅高级一级警长、三级警监。

出版有18卷本880万字《杨远新文集》,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春柳湖》(全四部, 入围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爱海恨涯》《红颜贪官》《百变神探》,儿童长篇小说《欢笑的碧莲河》《险走洞庭湖》《雾过洞庭湖》《孤胆邱克》,儿童中短篇小说集《落空的晚宴》,长篇报告文学《内地刑警与香港警方联合大行动》《创造奇迹的人们》《奇人帅孟奇》《县委书记的15个日日夜夜》,长篇纪实文学《生死赌注》《生死抵押》《生死游戏》。散文《我的祖母》被编入大学教材。作品曾获国家图书奖、公安部金盾文学奖、湖南首届文艺创作奖、湖南首届儿童文学奖等。

谭元亨:肝胆一古剑,波涛两浮萍

云河都市研究院


■ 编者按:

“我知道,我这一生,能遇上这么一位敢于担当的领导,良师益友,是莫大的幸运……我还企盼着,他再为我用宽阔的身板,挡住又一遭的风雨。”《园丁之歌》作者,著名评论家、作家,华南理工大学谭元亨教授撰文回忆与老作家周健明的交往,起伏跌宕、肝胆相照,堪称当代文坛难得的佳话。


一日读韩愈的《答张彻》,竟久久不能放下,心中是悲是喜,是沉重是轻松,一时莫可言状,尤其是“肝胆一古剑,波涛两浮萍”一句,引发无尽的回忆,不可自已。患难与共,同舟共济,时人常用的这句话,尚不及这一诗句铿锵有力,其间,包含多少历史的沧桑,生命的劫难,多少绚丽的光明,无边的黑暗,当然,更有豪情、壮心、胆识与义气!

我不了解张彻与韩愈的交往,可这首长长的五言诗中,有这么两句,便足以概括两人之间的生死与共、肝胆相照了。也许,只有我们这一代,经历了20世纪中国的天崩地裂,再来读这首诗,才能引发如此之共鸣。而今,我已两鬓斑白,过了花甲之年,细阅一生的坎坷,能用得这句话的良师益友,却无几人。

第一个进入我记忆中的,便是健明老师。

恩师周健明千古 文章千古人千古 师表永年道永年 庚子孟冬 谭元亨书

1.不料他如此善解人意


为此,我下意识地翻阅起了尘封卅年的日记,终于,在1980年11月29日这天,日记中写到,下午我陪湘潭市文联一位干部,到了中央党校,在见到市委宣传部长郭畏三之际,也见到了省文联的一位负责人。

这说的是周健明。我日记中写到:周显得三、四十岁,没料已过五十了。看不出。在党校晚饭后,方返。周说他年轻的秘诀就是多笑、多睡,倒也有点意思。

就这么寥寥几句,记录了我与他的第一次见面。他为什么这么谈自己的“秘诀”,是因为我当时三十刚出头,头发竟白了一大片,未老先衰,且不苟言笑,背负有太过于沉重的过去,他才设法劝导我?

我知道他是我久已仰慕的大作家周立波的长子。少年时代,因为生活在湖南,凡是周立波的作品,我是一篇不拉地看上几遍。对“文革”中周立波的遭遇亦很为之痛心,待我出狱后,周立波却已过世,未曾见上一面。周健明也是作家,不久前更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了一部长篇《湖边》,却不料他如此善解人意。

也许,他与郭畏三在一起,知道我出狱不久,还留了条尾巴,仍在申诉中,同时,在人民文学出版社改稿不顺,曾被泰兆阳高度评价的一部长篇,却被人扣上了“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帽子,实在叫我心情不好。

不过,我日记中写下这话,说明我很在意他的劝导。多笑,在我并不难,胸怀坦荡,自然笑得出来,以至以后朋友们都说我每每笑得象个没肝没肺的孩子一样。确实,没几年,我的头发全变黑了,60岁之前,几乎一根白发也找不到,对比30岁的照片,那一片白色竟不知上何处去了。至于多睡,迄今还是很难做到,尤其是一度出国后,连午睡也没了。失眠的时日,不在少数。

后来,健明还亲自上我当时改稿所在的人民文学出版社,看望我几回。虽然他不是我的直接领导,却仍让我很感动。虽说已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了,多少人平了反,可我这留了尾巴,多少还有几分自卑,只是埋头写作,不愿受人家的白眼,淡于与人交往。

而他的关心,总使我心中涌起一股股暖流。毕竟,他在省里,而我在湘潭市,还隔了一层,这份关爱,当然有同属文联系统的关系,但我始终还有些疑惑,毕竟我当时还不是什么名家,这种关爱,仿佛有点过了,除非有别的原因。

1950年代的周立波周健明父子

2.害怕“忘却”


直到很久之后,我才明白过来。我是1976年8月,因为“传播政治谣言”而被立案审查的,不久,毛泽东去世了,一个月后,“四人帮”也倒台了,可我仍隔离在韶山灌区。时任湘潭市委书记的熊清泉,为我打抱不平,专程去看了我,告诉我,毛泽东说的他一生做了两件大事的话,已出现在中央文件里,不再是“政治谣言”了。临别,还与我紧紧握了手。我还满怀希望,没几天便可以回家了。没想到,我很快被转移到了湘潭近郊的一处防空洞里,大概是不让熊清泉找到我。又没多久,竟升了级,被刑事拘留,戴上手铐押进了看守所。当我百思不解之际,提审的来了,提审人是行署文化局的一位局长王映莲,追问我当时与熊清泉握手长达多少分钟。后来我才知道,这位局长,是刚刚上任的湘潭地委王书记的老婆。王映莲我是早认识的,因为我在市文化局,为下乡到茶陵当知青、精神一度失常弟弟调回湘潭找过她帮忙,而她丈夫当时则是茶陵的县委书记。

不久,熊清泉被免去了湘潭市委书记一职,给打发到了边远地区零陵。在看守所,一度没人理我,“谣言”不再是罪名,“反动小说”也不提了,到“双打”运动,又押出去批斗了几十场,罪名是为反革命、叛徒什么的闹翻案—“文革”中,我仗着自己笔杆子还行,为不少人写过申诉书,有几个还真申诉得值,遣返回乡后又召回重新安排工作的。可批斗后,就再也没人理睬我了,成了“老牢头”,一关两年多了。专案组也解散了—后来平反时,竟说并没有为我真正立案过。

我这么被“遗忘”在看守所,寒冬跪在盈尺的冰雪中,炎烈日下暴晒到昏倒为止,头也被关白了……我担心自己已经被“忘却”了。

我担心的“忘却”,不是几句话说得明白的。在被囚的日子里,不再被提审,被呵斥,被辱骂乃至刑讯逼供,当然求之不得。这种“忘却”相对而言是件好事,至少毋须提心吊胆,生怕哪天提出去,肉体与精神备受摧残,甚至游街示众、开批斗会。

自1976年8月立案后,我是有两回被“关照”的,想让抓我的人“忘却”都不能。第一回,无非是审我的传播多少“政治谣言”,攻击中央领导,甚至怀疑那句“我死后,很可能是血雨腥风”都是我造的谣。因为在湘潭,一度没从正式文件中见过这句话,连我的直接领导,文化局艺术科的陈科长,也先后被关押乃至行政拘留,一再提醒他一个“腥”字:谭元亨说的这句成语你就装着没听见?自然,连他与我合作的《鼓角相闻》也同《园丁之歌》一样有三大罪行,一是反对“三突出”,书中写了两个主要英雄人物,红军后代张海燕与工人子弟赵新;二是反对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几十万字,居然就敢不写“走资派”,三是书中有“井冈山斗争的经验与教训”,井冈山斗争怎么有教训?反动之极。这一轮批斗,自然是在继续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时进行的,当然不会把我忘掉。

批完了,风向转了,他们自然就把我忘了,几乎是整整一年,牢里没人睬我,不放也不批了。可到了1978年春后,“双打”运动开始了,他们又想起了我,这一轮批斗,比上轮规模更大,我的罪名当然不会再是“传谣”了,而是“为阶级敌人翻案”了,《鼓角相闻》又一次“陪斩”,但罪名也与时俱进了。除第三条没变外,另外两条则变成了,书中的反面人物张阿苟萎琐矮小,分明是影射邓小平;书中竟然把小小的生产队王大川也写成了“走资派”,鼓吹对资产阶级法权的批判,完全是“阴谋文艺”……这轮批斗,以我在看守所里打得重伤至残戛然而止,否则就不知又会被批到什么时候。

人一受伤,专案组又赶紧把我忘了。于是,又是大半年,我在牢里没人理睬了。但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年底召开,大规模地平反冤假错案,已经有人陆续平反释放了。尤其是1979年2月,人大常委会颁布了“一号令”,明确规定拘留只能三天,再长也不能超过七天,可我已算是一千零一夜了—这个时候,我从庆幸被“忘却”变为害怕被忘却了。

于是,无意从看守所茅厕里看到被当成手纸的印有“一号令”的报纸后,我便开始打报告,说我已超期了,该放人了。打报告上去没人理睬,我索性在放风后赖着不进号子,甚至把被盖都抱到了放风坪上,每月剃光头,我也坚决不剃了……一系列的“出格”,目的就是,让忘却我的专案组把我重新“记”起来。

3.出手营救


可这见效么?到最后,我还是在20天前的释放令上签字出来,又多坐了20天牢。

然而,专案组把忘了,但是,湘潭的老百姓并没有忘记我,尤其是一批作者,已在到处呼吁放我出来。

却只有周健明,真正把我解救了出来。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1979年1月至3月,湖南省委一直在开会,为的是贯彻三中全会决议,其中,3月12日至17日,专门就《园丁之歌》一案进行了讨论,要求下面对该剧所有被株连、受处理的人员彻底平反。也就是开会期间,即2月23日,叶剑英委员长颁布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一号令”,也就是我在茅坑里读到的关于拘留、逮捕的条例。

当时,我敬重的著名作家周立波已经去世,他的儿子周健明,当时是湖南省文联的负责人之一,径直去找到了时任省委书记的万达—这是解放初期周立波要回湖南时,出面接洽的省委办公厅主任。告诉他,湘潭还关了一位作家,作家是关不得的,赶紧放人。

于是,省委便立即向湘潭追查。所以,在省委3月17日作出关于《园》剧平反之后不到10天, 3月26日,我这个被遗忘在看守所的白头青年的释放令,终于由湘潭市公安局签发了。

周健明后来对我说,他曾听过我的一个创作报告,感到很不错,且十分亲切。在我,则是自小读《山乡巨变》长大的,一直很喜欢茶子花流派,也刻意去学习过,以至日后,我的作品也列入了这一流派之中。他也很早知道我写过《鼓角相闻》等一些作品。

而当时,全省,尤其是湘潭的作家、业余作者,都在不同的场合下,呼吁释放我—这是我应记下的一笔,以表示我的由衷谢意。

没人上看守所接我,剧团不愿派人、文化局也不派人,因为人抓走的时候,他们谁也不知道。直到4月14日,市委宣传部才派出人,把我从看守所接了出来—凭此,我又白白多坐了20天牢。各个部门的推诿,却使我被羁押的时间,无辜增加了20天,谁也不敢担责任,谁也不愿派人去接我,其实,这些官员们也很可怜,他们只能活在七寸三分的乌纱帽大小的范围里。

也不知是先行出狱的谁上了我家,说我在狱中病重。我母亲不顾孱弱的身子,在妹妹携扶下,乘车30多里外,上文化局要人。后来,办公室一位副主任同我说起此时,泪水都出来了。她丈夫是宣传部的副职。

所以,4月14日出狱,我签的是3月26日的释放证。不会有人为这20天负责。也不会有人为这20天前的近1000天负责。

如果没有健明的帮助,我还不知要被遗忘在看守所多久?只是,健明一直没对我说起这件事。当有人终于说起这一往事时,我才明白,他何以对我格外多一份关切。

在我,自然多了一份感激之情。而且,还把他“赖”上了—毕竟,我知道,他父亲还有他本人,在“文革”中都受过残酷的迫害,挨过批斗、蹲过牛棚、上过“五七”干校。当是惺惺相惜,同病相怜,“同是天涯沦落人”,也就多了同一份话题,要化释那十年在心灵中造成的创伤,也惟有努力多写一点,不可愧对苦难!

最后,我算是平反了,还当上了政协委员,青联委员。记得一次在省青联大会上,已是湖南省委书记的熊清泉,竟发现远远坐在台下后边的我,突然走下台来,一直走到后边,紧紧握住了我的手,这次握手时间长达多少分钟,自然不再有人追问了。万语千言,尽在这一握之中。他呢,自然是因在边远地区出色的工作,一下子升任了省委书记。我呢,也是这些年苦苦笔耕,出了不少书,后来上了武汉大学第一届作家班。而那位整我们的王书记,却因为经济问题,早已在政坛上消失了,没人问他的去处。上苍总会是公正的,时间的钟摆,忽左忽右,却仍要显示出正确的刻痕。时钟上坚定的“滴答滴答”的声响,赋予我的永远是对未来的信心。

周健明《柳林传》《柳林前传》《湖边》

4.再起风波


后来,我也从湘潭调到长沙,成了湖南省作协的专业作家,那时,作协还从属于文联,未曾独立出来,全国大部分省都是如此。

我埋头创作,自小喜欢读的《山乡巨变》,则因与健明的亲近,也不时重读上一遍又一遍。自然,所生活的场景,所使用的方言,又与书中如此近即,于是,我笔下的几部长篇,《我的神女》、《带刺的白榴子花》等,也被研究者视为“茶子花派”的代表作。其实,十几年后的《客家魂》三部曲,也照旧弥散着茶子花的清香。1980年代,我写下的文字恐怕是我一生中最多的,每年都在150万字以上,后来发表的作品,大都是那时写下的。那时,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纵然发表出来的也不少,可有的,至今尘封30年,仍有待发表。那时,思想的自由开放、艺术的苦苦探求正当是人一生中的黄金时代,当也是中国20世纪比较开明的时代。

只是我不愿意在什么人的荫庇下,因为青联会上的一次握手,每每有人猜度我与省里一把手有什么特殊关系,进而怀疑我的作品之所以发表得那么多—至少在数量上是最多的,以至评职称时我都不敢全填上去,别人报一级我却只报二级……诚然,“文革”危难中,我是帮过被人视为“后台”的“握手”者的。却没想到,两度握手,竟都会产生料想不及的后果,我这只习惯大会上坐后排的,终于作出了一个决断:回老家去!

听说我要回广东,健明倒没怎么劝阻,也许他理解我的,是对故乡的化不开的情结。可是,我自小在湖南长大,在广东并没有任何的“根基”,到了一个新的环境,一切都得从零开始。于是,他竟操心起我日后在广东的命运来了。他说起自己有亲戚在市委某部门,有什么事可以找找她。又说起当日在中央党校的一位同学,已是广东省作协的书记了……

当然,我一直没找他们,这未必合我的性格。健明后来也说,两地情况不同,不找也罢,未必帮得上。事实也如此。我调进作协未果,一句话“谭元亨来了,我们往哪里摆”,便把我拒之门外了。算命先生说我得改行,果然说中了。1990年初,我到了广州,只能上一所大学任教。没想到,又一场疾风暴雨迎面扑来。

1993年,长沙一份试刊的《社会生活报》第一期,为哗众取宠,竟在第一版中发出一篇《园丁之歌,再起风波》的文章,点名说我并非原作者。这一来,加在我头上的罪名可想而知了。如果我还在湘潭,大家都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可我已到了另外一个省。文章一登,压力就大了。有人甚至造谣,说湖南省委宣传部已告状告到了广东、广州的宣传部了。

当年,1972年11月,《园丁之歌》的首演,正是在湘潭京剧团的驻地大湖剧院进行的,那是“文革”中首次全省的文艺调演,《园丁之歌》一举夺魁。而看过该剧的湘潭文化部门的领导与剧作家们,立时便对我祝贺。因为,在这之前,该剧的前身《山花烂漫》的小说,包括专署文化局陈明训局长等人在内都看过,我也是捧着一堆文稿作“敲门砖”,好从知青“跳龙门”到文化部门工作。剧中不少细节,如算盘子、缝纽扣、跳窗等,他们已耳熟能详。尤其是“剧眼”:“没文化怎能承担革命的重担”,便是脱胎于稿中的“这也怕那又怕,就不怕工农子弟没文化”,改编者还在原稿边上用红笔批上“这话,好”!立即局长加上专业人员,到了我代课的学校,挂名是“听课”,其实是考察。终于拍板,很快,第二年,我便成了京剧团的专业编剧。在林彪事件之后,“右倾回潮”风下,在学校代课的我才写得出这么个东西。后来的遭遇,则毋用再说了。可怎么一夜之间,我怎么反成了盗名窃誉者了呢。

5.第二次援手


万般无奈之下,我第一个便想起了周健明。可我心里还有点担心,作协早已脱离了文联,而我,更脱离了湖南,已不归他管了。当领导的敢担当,为自己的下属说话,这在过去理所当然,可我已经不是了。但是,当我写信给他,他立即便回复,他会为我主持正义的。

果然,他立即找了该报的主编何立庠,开始并不顺,人家并不买账,一个新报纸,巴不得打几个文人官司,把报纸炒热了,印数上去了,还可以多多赚钱,何乐而不为呢?当然,我也不怕打官司,可一个官司,旷日持久,须耗费多少精力。虽说我的初稿,尤其是写在自己刻印的稿纸上的定稿,都在我坐牢时,朋友们出于好心,一把火烧掉了。然而,我却没料到,我放在当年代写申诉的一位老同志家中的一口小木箱,此时竟由其女儿们送来了。经历了那么多惊涛骇浪的岁月,我的部分文稿,竟如此意外地保留下来了,那里边,就有《山花烂漫》的部分残稿,还有几次修改用的提纲。开始,我还不抱多大的希望,可一打开,诸如“新教师”的章节,还有上边提到的细节以及文字,竟都在,只是比定稿本粗略一点罢了,而且,上面还有一度自称为“唯一作者”的改编者的眉批。于是,我把最有说服力的部分,一一复印下来,作为证据寄了出去。

这一来,《社会生活报》原想炒作的打算,也只好作罢。前前后后,健明给我不下10封信,不妨摘录几句。

这是最早的:“由于何立庠的内部报刊的文章引出此事是使你不愉快的原因,既然已到这地步也不要紧张,江先生的证明很好,我也会请蒋国斌同志出一证明,最近因他出差北京,后又集中搞工资改革去了,等他忙过这几天,他会认真处理此事的。你的那篇文章我已请何立庠同志考虑发表,如他不发表,你也可考虑到别的报纸发表……文章发了,影响也消除了。”

当中,对方态度暧昧,我有点焦急,他亦劝我:“不妨采取不予理睬的办法。按常情,有些名气的作家,常碰到一些不愉快的事,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这也是经验之谈……我看你也不要为此事耗费精力与时间……你的书说明了你的存在和价值。”

后边一句,给了我很大的安慰与激励。其时,我不仅完成了后来被视为“20世纪中国教育史诗”的《客家魂》三部曲,该书更在台湾引起“轰动”,对岸更以“长诗一般的岁月”予以评论。同时,还有学术专著《土地与农民的史诗》、《中国儿童文学:天赋身份的背离》等。就在《客家魂》第一部于1994年底正式出版之日,《社会生活报》也于10月第16期发表了我《持身在我,毁誉由人》的文章,并且由主编写了如下的编者按:

“本报试刊第一期刊登了《<园丁之歌>,再起风波》后,接到作家、广州师范学院教授谭元亨的稿件—《持身在已,毁誉由人》。谭文申述了诸多不同的事实和看法。本报本着对读者公正的原则,在同样的位置刊登谭文,《园丁之歌》的原作者到底是谁,看来没有再起风波的必要。双方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依据《知识产权法》等法规,且相互理解,相互谅解,疑团是可以解决的,愿双方第二次握手。”

一场闹剧就此偃旗息鼓,对方也改称自己为“原作者之一”了。虽然仍去信原湘潭市文化局,要求为他“正名”,却没再被理睬。

我不知道,当时仍为省文联负责人的周健明,不知为我操了多少心,找了多少人,费了多少心血,才终于让对方还了我的清白。事后,他只对我说,“谭元亨,你太低调了,这固然是好的,可不能低调到让人觉得好欺负呀。”

这话,与我现在大学的一位老书记在对别人说的话几乎一样:“谭元亨这个人太善良了,善良得让人觉得软弱……”只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我恐怕一生也改不了这一个性,这也注定了我免不了再度遭到新的欺负。

6.“你的书说明了你的存在和价值”


回到广州,因为是作为人才引进,加上又是享受国务院津贴者中比较年轻的一位,分管这一系统的领导,是我的顺德老乡,提名我去出任一所名校的校长。当时,连武汉大学原校长刘道玉也劝我“不妨再变换一下身份”,即由作家到教授,再尝试当当校长。

但是,周健明却认为我的个性不宜去当什么行政领导,还是专心教学、全力著述的好,他以自己为例,“《柳林前传》总算出了,可《柳林新传》却始终写不完,后来只在刊物上选发了几章,一旦陷入了事务工作当中,就不再有时间创作了”。我明白他的心思,终于委婉地推掉了这个职务,继续我的专业。

与此同时,另一位同事上去了,后来还当上了副市长,早两年退下来,成了新参事,在省参事室,与我这位老参事相遇,不觉感慨万端,称:“人们以为我风光了好几年,可我这些年留下了什么,远远不如你出了上百本书,我一本也没了。”

我心中庆幸,幸亏当年听了健明的:“你的书说明了你的存在和价值。” 人,当有自知之明,但绝大多数的人却未必有。我呢,也不例外。这时,就须有兼听之明,而且,更需要有一位真正的知己,而这位知己不在别的,则在于能有“察人之明”,让你懂得自己,而不是一味迎合与赞美。这一知己,是你终身受用不完的福份。

这便是韩愈说的:“肝胆一古剑,波涛两浮萍。”在中国近一个世纪的风涛中,我们都如浮萍,飘摇、沉浮,颠沛流离。但是,彼此间,却始终能肝胆相照,如同古剑一般刚直、光彩照人。

谭元亨 《客家魂》三部曲

7.风暴又来


正是在健明的扶持下,我跌跌撞撞地步入了21世纪。在新的世纪中,我的书愈写愈多,带出的硕士、博士也都几十个了,各种荣誉接踵而至。但我绝不张扬、自诩,我总觉得,我该做的,该写的还很多、很多……只是这样,依旧让人嫉妒,一场风暴,又铺天盖地而来。对方是一位心理有缺陷、终身不得志的人,却仗着其兄是市里某局的一哥,女儿是法院法官,一口咬定我抄了他近60幅照片,还有译文。虽然照片一比对,只留下一幅静止的商标照片,其他全部被否定,即便是此照片最终检察院也对此提出了抗诉,而日文译文,竟然以“内容基本相同”判我侵权,尽管各自依据的日文原文都有所不同,就算“内容完全相同”,但译文还是不同的呀!检察院抗诉,两个“罪名”都不成立,法院再也不敢提了,却仍“维持原判”。

如今的“司法不公”已排在了腐败之前,成为更严重的社会问题,我遇到狙击也就不足为怪了。我曾要求学校纪委进行调查——因为法院是不会自动去取证的,但纪委说已启动了法律程序,他们不好办了。一时间,几大报几小报,为了“眼球效应”,也不顾事实,甚至无视法院确定的判词,对我一再加以诋毁。

8.再次伸出援手


这次,我本不想惊动健明,可旷日持久,已长达6年的官司,他不知怎么就知道了。第一次,他打电话来,要我沉住气,说对方的阴谋,无非是干扰你的写作,因为他嫉妒你出了那么多的作品,你千万别上这个当,别为此事耗费精力与时间。我说,我明白,广东有句话,睬他都傻!可是,我与20年前那场没打成的官司不一样了,对方竟要把我往死里整,他闹到了市税务局,要严查我的150本书,称总有1部存在偷税漏税,他甚至闹到了教育部,因为我是在部属院校,问为什么还不把我免掉博导、二级教授,直至开除……

也就是这时,我又接到了健明的电话。他在电话里说,我已经看过他们在网上炒作的材料了,就算他们说的是真的,也不构成所谓的侵权,揭露日冠细菌战罪行,人皆有责,他想贪天之功,反而不得人心。我告诉他,那人在史学界找人签名支持,竟一个签名的都没征集到。自己在法庭上也抱怨,说这世界都不讲是非了,没人同情他。健明说,那我来牵个头,也帮你找找人,为你发一个呼吁,呼吁司法公正,呼吁民族大义……

就这样,以他,还有另一位也是80高龄的老作家,老革命牵头,联络了海内外数10位著名作家、学者、新闻界人士,发出了一份《我们的呼吁》。呼吁中说:

“这场官司有违民族大义,已引起了公愤,更何况谭元亨在揭露日军在广州进行细菌战的罪行上是有功的,包括法院一审、二审都不得不承认,是谭元亨告诉了沙XX‘滩石头即南石头’,从而找到了日军细菌战在广州的发生地,否则,沙任何调研都无从谈起。而谭为了寻找‘滩石头’,付出了巨大的劳动与心血,与此同时,他也获得大量证词,绝非原告独专。当初,沙某到谭元亨单位纪委称给他12万私了,纪委见他又称二人有合作关系,显然是挟嫌诬告,未予受理。这些年来,冤假错案媒体曝光的也不少,权力关系与法律良知的博弈,在这一案件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沙之所以敢进行这一恶意诉讼,自是有权势有背景,有人不仅包他打官司,而且‘包打赢’。但我们相信,公道自在人心,并且在这里呼吁,把公正还给人民,以民族大义为重,不要再误国枉法!”

时至今日,市检、省高检,均已先后提出了抗诉,终止执行。省人大启动了监督程序,要求有关方面对证据进行认真的鉴定,我相信,总有一天,真相会大白于天下……就在这8年官司中,我始终记住健明的话,不受其干扰,照样写好自己的作品,仍以每天6000字的速度,完成不同的作品,活得更充实、更坚强、更精彩。比以前更加忙碌。多部数百万言的研究著作,已陆续出版,新的创作,也照旧泉涌而出。就连官司涉及到的报告文学,我也将其改写为数10万言的研究著作《南石头大屠杀—日军波字8604细菌部队在穗的滔天罪行》,估计不久就能出版。学生给我做了个统计,这8年里,我新出版以及再版的文史哲各类著作,不少于40部,还获得国家奖及其他奖多项,培养的博士生、硕士生20多名。这包括当年参与南石头调研的10多位,而他们关于日军波字8604细菌部队罪行的论文,甚至为相当级别的选刊所用。正如健明老师所说的,公道自在人心!

9.还企盼他再为我挡住又一遭的风雨


我知道,我这一生,能遇上这么一位敢于担当的领导,良师益友,是莫大的幸运。

如今,哪位领导,不都怕下属给自己惹麻烦,动辄就要撇清关系,避之不及。可健明呢,就算我已离开他所在的部门后几年,几十年,却一样为我在担当,为我在操心。“古道热肠”一词,份量仍太轻了。自古至今,盛世也好,末世也罢,人世间的磕磕碰碰,稍不小心,自会跌落在一片荆棘地中,前后左右,上上下下,到处都是刺,抓一把便是一手的血,要挣脱出来,说不定便是体无完肤了。可这个时候,只要有一只伸过来的手,哪怕只是轻轻一拽,纵然是万丈深渊,倏忽便云开雾散,让你跳脱出了所有的尖刺与灾难。我们每一个人,不都有过这样的时刻,有幸或不幸则只有一只手,一只扶持的手之差。多少人身陷荆棘,终生不得解脱,在谣琢中郁郁离世;多少人坠下深渊,永无天日,只能自我了断,人言可畏,理可杀人矣!落井下石,趋炎附势当是常态,又何来一只救援之手呢?小悦悦的遭遇,令人扼腕,人道主义已无人提起。

40年前,我见健明老师时,他是50岁,我还以为他只有30来岁,今天,他已驾鹤仙去!我还企盼着,他再为我用宽阔的身板,挡住又一遭的风雨。

我再一次打开韩愈的诗集,读一遍《答张彻》。继续去“渍墨窜旧史,磨丹注前经。”在历史中得到启发,用真理去照亮未来,我相信,辛勤笔耕下的每一个文字,都会如种籽落地,总有一天会长成嘉禾茂卉,只要人类的心灵不曾荒芜,理想的星空永远不会黯淡!

而人类文明的耕耘者,在面对风暴的笑声中会日益年轻。我坚信!

为纪念恩师,我用他的著作的名字《湖边》、《柳林传》、《红帆》写了一副挽联:

湖柳成荫文章有大音垂范百代   红帆远扬前路无知己来世千杯

我想,他会听到的。

恩师周健明千古 湖柳成荫文章有大音垂范百代 红帆远逝前路无知己来世千杯 湖边 柳林传 红帆三著 庚子孟冬 谭元亨书
作者谭元亨: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广东省政府原参事,中国新文学学会副会长,有文史哲工类著作200余部。

该文发表在2022年1月25日的中国网上,并被众多媒体和平台转发。

社会功能向中心城市高度集中: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2022社会大项

云河都市研究院

编者按:
为什么社会大项排名前列清一色都是中心城市?哪些城市群已经步入了高龄社会?谁是中国优质医疗资源最集中的城市群?谁是中国消费最旺盛的城市群?“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2022”社会大项排名出炉,云河都市研究院运用一系列社会数据详解19个城市群的人口结构和社会功能。


1.清一色中心城市的社会大项排名前10


  “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2022”(以下简称“指标2022”)社会大项排名出炉,排名前10位的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深圳、南京、杭州、重庆、西安、武汉,都是国家或区域中心城市。不仅如此,排名前22位的城市中除了排名第12位的苏州以外,都是中心城市。

  国家发改委发展战略和规划司原一级巡视员、中国驻日本使馆原公使衔参赞明晓东点评,“‘指标2022’社会大项排名反映了城市的社会发展程度,这是我第一次通过客观数据,观察到社会发展随经济人口同向变化。在排名前20位的城市中,东部城市有12个,中部城市有4个,西部城市有4个。其中南方城市14个,北方城市6个。由于我国经济总量全国占比呈东、中、西递减,且南高北低;人口全国占比也基本如此,南北人口比重4:3。因此,2022年社会大项排名显示我国社会事业与经济发展高度相关,与人口分布基本适应,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基本协调,社会服务布局趋于合理、均衡”。

  社会大项是由地位与治理、传承与交流、生活品质三个中项,城市地位、人口素质、社会管理、历史遗存、文化娱乐、交流、人居环境、消费水平、生活服务9个小项,199组数据构成。在“指标2022”社会大项发表之际,本文着重分析19个城市群的主要社会表现。

  本文将19个城市群所涵盖的22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指标2022”社会大项评价偏差值按城市群类别,进行了箱形图和蜜蜂图叠加分析,展示各城市群城市综合评价偏差值的分布状况和差异程度。由此可以看到,社会大项表现只有珠三角的中位数在全国平均之上,其余18个城市群社会大项偏差值中位数都在全国平均以下,即使有社会大项排名第1位、第2位北京、上海的强力牵引,京津冀、长三角也未能免于例外。

  云河都市研究院院长周牧之教授指出,“这一现象说明行政、医疗、高等教育、交流、文化娱乐等社会功能向中心城市集中的现象显著,造成一般城市在社会功能上对中心城市高度依赖的同时与中心城市之间的差距也在拉大,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现象”。

2.少子老龄化现象显著


  2022年人口自然增长率负增长的有辽中南、哈长、成渝、长三角、山西中部、关中平原、天山北坡、中原8城市群。其中辽中南和哈长的情况尤为严重,从2015到2022年的7年平均来看,这两个城市群也呈现负增长。由此可见,少子化现象在中国已经是一个需要引起社会重大关切的问题。

  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城市群依次是珠三角,其次是黔中、北部湾、粤闽浙沿海、宁夏沿黄、中原、山东半岛、滇中、兰州-西宁、长江中游等10个城市群,7年平均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在10.1‰到4.6‰之间。

  从65岁以上老龄人口的比例来看,得益于全国最高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大量青壮年人口的流入,珠三角的老年人口比例只有6.5%,在19个城市群中最少。老年人口比例较低的依次还有天山北坡、宁夏沿黄、滇中、北部湾、黔中、兰州-西宁、呼包鄂榆、粤闽浙沿海等城市群。

  老龄人口比例最高的成渝为17.4%,其他比例较高的有辽中南、哈长、长三角、山东半岛、京津冀,分别为17.3%、15.3%、15.3%、15.1%、14.1%。这6个城市群有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近年陷入负增长,有的存在大量青壮年人口外流现象,还有的两个原因兼而有之。

  对此,周牧之教授指出,“联合国将老龄人口比例超过14%定义为‘高龄社会’,目前全国老龄人口比例达到13.7%,中国离高龄社会只有一步之遥。而以成渝为首的上述6个城市群已经率先步入了高龄社会”。

3.过半生产年龄人口集中在一线和准一线城市群


  一线城市群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生产年龄人口的全国占比分别为12.2%、6. 5%、6.2 %,合计全国占比达到24.9%。准一线城市群成渝、长江中游、粤闽浙沿海、关中平原生产年龄人口的全国占比分别为7.2%、8.6%、6.6%、2.9%,合计全国占比达到25.3%。一线3城市群与准一线4城市群集中了全国50.2%的生产年龄人口(关于城市层级,详细请参照《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2022》)。

  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的全国占比分别为13.7%、5.8%、9.4%,合计全国占比达到28.9%。成渝、长江中游、粤闽浙沿海、关中平原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的全国占比分别为7.4%、12.6%、4.1%、3.7%,合计占到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总数的27.8%。一线3城市群与准一线4城市群集中了全国56.7%作为未来优质生产人口的高校在校学生。

 

4.优质医疗资源高度集中


  从三甲医院数量看,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全国占比分别为13.2%、6.5%、9.5%,合计全国占比达到29.2%。成渝、长江中游、粤闽浙沿海、关中平原全国占比分别为7.1%、10.2%、5.6%、3.3%,合计全国占比达到26.2%。

  从执业(助理)医生数量看,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全国占比分别为13.5%、5.2%、8.6%,合计全国占比达到27.3%。成渝、长江中游、粤闽浙沿海、关中平原全国占比分别为7.5%、8.6%、6.0%、3.1%,合计全国占比达到25.2%。

  从卫生机构床位数量看,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全国占比分别为12.7%、4.3%、6.4%,合计全国占比达到23.4%。成渝、长江中游、粤闽浙沿海、关中平原全国占比分别为8.8%、9.6%、5.7%、3.4%,合计全国占比达到27.5%。

  一线3城市群与准一线4城市群集中了全国55.4%的三甲医院,52.5%的执业(助理)医生,50.9%的卫生机构床位。中国的医疗资源,特别是高端医疗机构向中心城市集中的状况十分显著。一线与准一线的中心城市凭借优质的医疗资源,不仅服务市民的卫生健康,还为城市群乃至全国的患者提供高端医疗服务。

 

5.院线市场向一线・准一线城市群高度集中


  从影剧院数量看,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全国占比分别为19.1%、9.9%、6.6%,合计全国占比达到35.6%。成渝、长江中游、粤闽浙沿海、关中平原全国占比分别为8.1%、9.3%、6.2%、3.0%,合计全国占比达到26.6%。

  从观影人次看,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全国占比分别为20.0%、10.4%、7.2%,合计全国占比达到37.6%。成渝、长江中游、粤闽浙沿海、关中平原全国占比分别为8.8%、10.1%、6.6%、2.4%,合计全国占比达到27.9%。

  一线3城市群与准一线4城市群集中了全国62.2%的影剧院和65.5%观影人次,更实现了全国66.5%的票房。

6.奢侈品消费暴涨


  从爱马仕、路易威登等11个国际顶级品牌门店数量来看,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全国占比分别为26.8%、6.8%、16.6%,合计全国占比达到50.2%。成渝、长江中游、粤闽浙沿海、关中平原全国占比分别为9.8%、6.3%、2.8%、4.3%,合计全国占比达到23.2%。一线3城市群与准一线4城市群集中了全国73.4%的国际顶级品牌门店。

  长三角城市群拥有国际顶级品牌店铺数量最多,京津冀次之,成渝、长江中游、辽中南、关中平原的奢侈品消费热度也颇为可嘉,相反珠三角竟然低于成渝三个百分点。

  周牧之指出,“过去二十年,全球化带动了世界财富的快速增长,奢侈品消费也增势迅猛。2022年全球个人奢侈品市场规模达到2000年的3倍。2019年中国在全球个人奢侈品市场的占比达到33%,预计到2030年,中国占比可能达到40%”。

 

7.要努力缩小社会发展的差距


  明晓东认为,“19个城市群是我国经济增长主要地域,集中了全国80%以上的劳动人口、卫生资源,90%以上的高校学生和影剧院文化设施。分城市群看,排名前5位的城市群都是一线和准一线城市群。其中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集中了全国近四分之一的劳动人口和近30%的高校学生,是我国发展最具活力、创新最为集中的区域。长江中游城市群仅次于长三角城市群,集中了全国12.6%的高校学生、10.2%的三甲医院和9.3%的影剧院设施,是我国教育卫生文化资源相对集中的城市群,这表明我国准一线城市群在个别领域已经超过了部分一线城市群,具有非常强劲的发展潜力”。

  原中共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总结,“‘指标2022’社会大项对中国城市以及城市群社会发展的综合评价说明,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结果,但也受到人文的、历史的、地域的、民族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并不总是或全是线性的。中国的发展是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经济发展最终要体现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大项的评价,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群之间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及其消费潜能。一线和准一线城市群集中了全国四分之三的国际顶级品牌门店说明,中等收入群体和高收入群体多集中在这些城市群,消费能力比较强。一线和准一线城市群的观影人次占到全国的三分之二,也高度集中,说明这些城市群居民收入较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更多。当然,这也反映了中国城市群在社会发展方面的差距很大。这些差距,正是中国作为超大经济体内在的潜能所在,中国不仅要缩小各地区和城市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更要努力缩小社会发展的差距”。


该文发表在2023年12月27日的中国网上,并被众多媒体和平台转发。

中国城市群的环境品质和挑战: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2022环境大项

云河都市研究院

编者按:
中国城市今天虽然已经富可敌国,但仍然面临环境问题的挑战。谁是中国气候条件最舒适的城市群?谁是中国农业生产率最高的城市群?谁是中国空气品质最好的城市群?谁又是中国二氧化碳减排任务最艰巨的城市群?“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2022”环境大项排名出炉,云河都市研究院运用一系列环境数据详解19个城市群的环境品质和挑战。


1.大城市涌入环境大项排名前10


  “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2022”(以下简称“指标”)环境大项排名出炉,排名前10位的城市分别是深圳、上海、广州、厦门、北京、海口、珠海、三亚、东莞、武汉。与2021年相比,由于2022年在权重上更加重视城市在环境改善上的努力,经济实力雄厚的大城市涌入前10位。

  国家发改委区域协调发展司原一级巡视员黄微波点评,“从‘指标2022’环境大项排名来看,前10位城市,除武汉外,都属于东部地区,体现了该地区在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中的绿色发展实践。武汉作为国家中心城市,也在新时代推进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中起到了引领作用”。

  国家发改委发展战略和规划司原一级巡视员、中国驻日本使馆原公使衔参赞明晓东指出,“‘指标2022’环境大项统筹自然生态、环境质量、空间结构三个维度,水土禀赋、气候条件、自然灾害、污染负荷、环境努力、资源效率、紧凑城区、交通网络、城市设施9个小项,利用452组环境相关数据,对29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19个城市群进行了环境排名。排名结果显示,经济发达城市、发展较快城市群的高质量发展也取得明显成效。从环境大项排名前20位的城市看,4个一线城市、6个准一线城市、9个二线城市入围。这些城市都各有特点,有经济最发达的城市,有近年来加速发展的城市,也有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城市。这说明,改善生态环境,推进实现“双碳”目标,不仅要有较大工作力度,也要有较强经济技术实力支撑”。

  在“指标2022”环境大项发表之际,本文着重分析19个城市群在2022年的主要环境表现。将19个城市群所涵盖的22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环境大项评价偏差值按城市群类别,进行了箱形图和蜜蜂图叠加分析,展示各城市群城市综合评价偏差值的分布状况和差异程度。由此可以看到,19个城市群中环境大项表现最好的是珠三角,之后依次是粤闽浙沿海、北部湾、接着是滇中、黔中、长三角、成渝,其余12个城市群环境大项偏差值都在全国平均以下,其中又以宁夏沿黄垫底。

  对此,明晓东点评,“环境项7个位于全国平均水平之上城市群中,包括2个一线城市群、2个准一线城市群、3个二线城市群;12个位于全国平均水平之下城市群中,包括1个一线城市群、2个准一线城市群、7个二线城市群、2个三线城市群。排名靠前的基本都是经济发达、自然条件好的城市群。

2.气候舒适度是人口集聚的重要条件


  气候是人类居住最为重要的条件之一,19城市群中气候舒适度最好的依次是珠三角、北部湾,其次是滇中、粤闽浙沿海、成渝、长江中游、黔中、长三角,这些城市群都集中在南方地区。中国人口的45.5%集中在气候舒适度全国平均以上,且位于南方的这8个城市群。

  其余11个城市群的气候舒适度都在全国平均以下,其中哈长和天山北坡2城市群气候条件最差。

3.一线·准一线城市大多集中在降雨量较多地区


  降雨量也是人类居住最为重要的条件之一,19城市群中降雨量最多的依次是珠三角、粤闽浙沿海、北部湾。降雨量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上的还有长三角、长江中游、成渝、黔中。今天中国一线4城市中有3个、准一线9城市中有7个都集中在降雨量全国平均水平以上,且位于南方的这7个城市群(关于城市层级,详细请参照《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2022》)。

  其余12个城市群降雨量都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下,其中宁夏沿黄与天山北坡降雨量最少,呼包鄂榆、兰州-西宁次之。

 

4.农业生产率南高北低


  19城市群中,耕地面积最大的是哈长与中原,全国占比分别达到11.2%、10.7%。一线城市群的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的全国占比分别为4.5%、0.4%、3.1%,其中珠三角占比最小。准一线城市群成渝、长江中游、粤闽浙沿海、关中平原的全国占比分别是4.8%、6.6%、2.1%、2.4%,其中长江中游占比最大。

  从农业生产率,也就是单位耕地面积的一次产业GDP来看,最好的是珠三角,其次是粤闽浙沿海、北部湾、长三角和成渝,都在全国平均以上。其余14个城市群的农业生产率都在全国平均以下,其中包括耕地面积最大的哈长和中原。

  云河都市研究院院长周牧之教授指出,“农业生产率不仅受气候、土地资源、水资源等自然环境影响,还取决于对农业的投入。可以看到农业生产率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上的5个城市群都在南方地区,而且大多拥有对农业进行较大投入的雄厚实力”。

 

5.碳减排压力北方比南方更大


  在双碳目标成为国家战略的今天,二氧化碳排放是衡量地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二氧化碳排放量全国占比最大的城市群是长三角,高达16%,珠三角、京津冀的占比分别达到5.6%、8.6%,三大城市群合计全国占比达30.2%。准一线城市群成渝、长江中游、粤闽浙沿海、关中平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全国占比分别为2.9%、4.7%、4.7%、3.1%,四城市群合计全国占比达15.4%。此外,中原、山东半岛、哈长、呼包鄂榆、辽中南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全国占比也较高,分别达到8.8%、7.8%、4.9%、3.3%、2.9%。19城市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总计占全国的80.9%。

  明晓东指出,“城市群是人口最密集、碳排放最集中的地方,也是实现“双碳”目标、建设美丽中国的主战场。3个一线和4个准一线城市群的碳排放量全国占比高达45.6%。这些城市群减碳力度也较大,期待所覆盖数以百计城市的发展质量不断提升”。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也被称之为“碳强度”,是衡量经济与碳排放量之间关系的重要指标。19个城市群中,碳强度成绩最优的是成渝。其他依次是长江中游、黔中、粤闽浙沿海、北部湾、珠三角、长三角,这7个城市群都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上,而且都在南方地区。

  其余12个城市群碳强度成绩都在全国平均以下,其中碳强度水平最低的是哈长,之后依次是宁夏沿黄、呼包鄂榆、山西中部、天山北坡、辽中南、关中平原、京津冀,这8个城市群都在北方地区。

  周牧之指出,“与2000年相比,中国的碳强度下降了40%以上,在降低碳强度的努力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目前中国的碳强度分别是美国和日本的2.8倍、德国的3.6倍、英国的5.5倍、法国的6倍。因此,实现低碳发展模式对每一个城市而言都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6.北方空气品质压力依然严峻


空气品质是当今衡量一个地区环境品质最重要的指数之一。从空气质量指数(AQI)来看,空气质量最优的城市群依次是滇中,黔中、珠三角、粤闽浙沿海、北部湾,该指数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其余14个城市群的空气质量指数都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下,其中空气品质最差的是中原,之后依次是宁夏沿黄、山西中部、山东半岛、兰州-西宁、天山北坡、京津冀,而且这7个城市群都在北方地区。近年我国空气品质有了大幅度改善,但是北方地区的压力依然严峻。

 

7.绿色建筑设计集中一线·准一线城市群


  绿色建筑体现了环保意识和对环保投入的实力,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项目最集中的是一线三大城市群,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的全国占比分别达到39.1%、15%、17.9%,三大城市群合计全国占比高达72%。准一线四城市群,成渝、长江中游、粤闽浙沿海、关中平原的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项目全国占比分别为4.7%、4.1%、4.7%、1.1%,四城市群合计全国占比为14.6%。

  黄微波指出,“从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指标来看,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占全国的比重高达72%,体现了这些地区在实施国家区域重大战略中,积极推进绿色产业发展,将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的贡献”。

  原中共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总结,“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多目标的现代化,既要推动经济持续增长,也要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实现碳峰值碳中和等。‘指标2022’对中国城市及其城市群的环境进行了综合诊断,对我们观察各城市及其城市群现代化进程中的环境状况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视角。由此可见,从环境角度评价与从经济角度评价的结果是不完全一样的,有些指标是自然条件所决定的,有些是与工作努力程度有关的。城市和城市群需要把握好多目标的动态平衡,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重视环境质量的改善,但也不能为了改善环境而牺牲经济的发展”。


该文发表在2023年12月22日的中国网上,并被众多媒体和平台转发。

中国城市富可敌国: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2022经济大项

云河都市研究院

编者按:
为什么说中国城市今天已经富可敌国?为什么要继续坚持把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2022”经济大项排名出炉,云河都市研究院运用一系列经济数据详解经济10强城市和一线·准一线大城市群的实力。


1.经济大项排名前10城市富可敌国


  “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2022” (以下简称“指标”)经济大项排名出炉,排名前10位的城市分别是上海、北京、深圳、广州、成都、苏州、杭州、重庆、天津、南京,与2021年相比城市本身没有变化,只是成都从第6位跃进为第5位,苏州从第5位退至第6位;杭州从第8位跃进成第7位,重庆从第7位退至第8位。

  国家发改委发展战略和规划司原一级巡视员、中国驻日本使馆原公使衔参赞明晓东点评,“从‘指标2022’经济大项排名看,前20位的城市包括全部一线城市、准一线城市和7个二线城市。由依据经济总量、经济结构、经济效率、商务环境、开放度、创新创业、城乡一体、广域枢纽、核力辐射9个小项指标,涉及227组数据进行的经济大项排名,充分说明了一线城市是我国经济主要增长极,准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是我国经济发展主要动力源”。

  云河都市研究院院长周牧之教授指出,“作为中国经济发展主要增长极和主要动力源泉的的这些城市已经堪称富可敌国,上海与沙特阿拉伯,北京与阿根廷,深圳与伊朗,广州与挪威,成都与哥伦比亚,苏州与马来西亚,杭州与智利,重庆与埃及,天津与芬兰,南京可与罗马尼亚,经济大项10强城市经济规模已经逼近甚至超越了这些世界经济体排名前20位-47位的国家。10强城市经济规模总量更是占到全国GDP的22.6%,全球GDP的4.7%,超过全球GDP排名第4位的德国,接近排名第3位的日本”。 

  根据综合偏差值,“指标2022”将全国29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划分为一线、准一线、二线、三线城市。以领军区域中心城市的层级进一步将19个城市群分别定义为一线、准一线、二线、三线城市群(关于量化定义城市层级,详细请参照《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2022》)。在“指标2022”经济大项发表之际,本文着重分析一线、准一线城市群在2022年的主要经济表现。

2.一线三大城市群引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


  由北京、上海、深圳、广州4个一线城市引领的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一线城市群是引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三大引擎。

  从GDP看,2022年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的全国占比分别达到20%、8.6%、7.5%,三大城市群创造了全国36.2%的GDP。与2021年相比,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GDP名义增长率分别为5.1%、4.1%、4.4%,其中长三角增速最快。

  从常住人口看,2022年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的全国占比分别达到11.8%、5.5%、6.2%,三大城市群集中了全国23.5%的常住人口。与2021年相比,长三角常住人口同比增长0.4%,珠三角、京津冀分别同比下降0.4%、0.3%,这与疫情期间非户籍常住人口的减少相关。

  从出口总额看,2022年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的全国占比分别达到35.4%、21.3%、5.2%,三大城市群创造了全国61.9%的出口,特别是长三角和珠三角是中国出口产业的最大引擎。与2021年相比,长三角出口增长10%,珠三角同比增长也达到5.9%,只有京津冀同比下降0.3%。

  从集装箱吞吐量看,2022年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的全国占比分别达到35.4%、22.6%、8.8%,三大城市群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全国占比高达66.8%。

  三大城市群的活力来自于企业,从沪深港京四大主板上市企业数量看,2022年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的全国占比分别达到33.3%、14.2%、13.9%,三大城市群集中了全国61.4%主板上市企业。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IT企业对三大城市群的集中,从沪深港京四大主板上市IT企业数量看,2022年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全国占比分别达到27.4%、19%、30.3%,三大城市群主板IT上市企业数量全国占比高达76.7%,其中京津冀与长三角的表现尤为突出。

  在创新创业领域,三大城市群也成绩斐然,从专利授权量看,2022年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的全国占比分别达到27.8%、17.9%、8.6%,三大城市群创造了全国54.3%的专利授权量。

  从深港创业板上市企业数量看,2022年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的全国占比分别达到13.9%、37%、19.9%,三大城市群创业板上市企业体量的全国占比高达70.8%。

  从新三板上市企业数量看,2022年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的全国占比分别达到29.6%、13.4%、17.3%,三大城市群集中了全国60.3%的新三板上市企业。

  从独角兽企业数量看,2022年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的全国占比分别达到40.6%、19.2%、26.5%,三大城市群集中了全国86.3%的独角兽企业。

  周牧之指出,“如果把三大城市群与日本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三大城市群的GDP总量是日本的1.5倍,常住人口是日本的2.7倍,出口规模是日本的2.9倍,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更是达到日本的8.8倍,三大城市群今天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份量可以略见一斑”。

3.准一线四城市群奋起直追


  拥有准一线区域中心城市作为领军的城市群有成渝、长江中游、粤闽浙沿海、关中平原四个准一线城市群是支撑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从GDP看,2022年成渝、长江中游、粤闽浙沿海、关中平原的全国占比分别达到6.6%、9.2%、6.9%、2.2%,四城市群创造了全国24.9%的GDP。与2021年相比,成渝、长江中游、粤闽浙沿海、关中平原的GDP名义增长率分别为5%、7.2%、7.8%、8.9%,其中关中平原增速最快。

  从常住人口看,2022年成渝、长江中游、粤闽浙沿海、关中平原的全国占比分别达到7.4%、8.8%、6.7%、2.9%,四城市群集中了全国25.8%的常住人口。与2021年相比,成渝常住人口同比增长0.9%。长江中游、粤闽浙沿海都同比增长0.1%,只有关中平原同比下降0.6%。

  从出口总额看,2022年成渝、长江中游、粤闽浙沿海、关中平原的全国占比分别达到4.7%、5%、7.5%、1.3%,四城市群创造了全国18.5%的出口,其中粤闽浙沿海全国占比超过了京津冀。与2021年相比,成渝出口增长5.1%,长江中游同比增长高达到26.4%,粤闽浙沿海和关中平原同比增长也分别达到15%和16.4%。

  从集装箱吞吐量看,关中平原集装箱吞吐量为零,得益于长江内河航运,2022年成渝、长江中游的全国占比分别达到0.5%、1.8%,拥有海港优势的粤闽浙沿海的全国占比高达7.2%。四城市群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全国占比为9.5%。

  从沪深港京四大主板上市企业数量看,2022年成渝、长江中游、粤闽浙沿海、关中平原的全国占比分别达到4.9%、5.5%、6.1%、1.4%,四城市群集中了全国17.9%主板上市企业。

  从沪深港京四大主板上市IT企业数量看,2022年成渝、长江中游、粤闽浙沿海、关中平原全国占比分别达到2.6%、3.6%、6.2%、0.7%。四城市群主板IT上市企业数量全国占比13.1%,其中粤闽浙沿海的表现颇为抢眼。

  在创新创业领域,从专利授权量看,2022年成渝、长江中游、粤闽浙沿海、关中平原的全国占比分别达到4.6%、6.8%、6.9%、1.8%,四城市群创造了全国20.1%的专利授权量。

  从深港创业板上市企业数量看,2022年成渝、长江中游、粤闽浙沿海、关中平原的全国占比分别达到3.9%、6.2%、5.3%、1.6%,四城市群创业板上市企业体量的全国占比为17%。

  从新三板上市企业数量看,2022年成渝、长江中游、粤闽浙沿海、关中平原的全国占比分别达到3.9%、6.3%、6%、1.9%,四城市群集中了全国18.1%的新三板上市企业。

  从独角兽企业数量看,2022年成渝、长江中游、粤闽浙沿海、关中平原的全国占比分别达到3.8%、3.8%、1.6%、0.3%,四城市群集中了全国9.5%的独角兽企业。

4.继续坚持把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


  明晓东指出,“‘指标2022’充分发挥选取数据量大、覆盖面广、权威准确等优势,首次对我国29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十九个城市群进行了科学划‘线’,划分结果与社会普遍认知基本一致。这一结果使我国城市及城市群综合分型首次有了客观标准,也反映了我国的经济结构和布局。城市群划‘线’丰富了我们对城市群的认知。从一线·准一线城市群表现看,一线城市群集中了全国三分之一强的经济总量、近四分之一的人口,还汇集了大量上市公司和创新型企业。因此一线城市群不仅是我国人口集中区域,经济密集地域,更是我国进出口贸易主要集散地和重要创新策源地。同样,准一线城市群作为一线城市群的重要经济腹地,为一线城市群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国家信息中心原常务副主任杜平点评,“祝贺‘指标2022’又奉献一份检测中国主要城市发展脉象的专业报告,图表简洁直观评估显示了2022年中国城市的主要表现和排名。特别是连续坚持七年的发布,使各城市在各年度具有了重要而又难得的时间序列数据,这类连续性环比(包括排名)所增加的客观性,有利于用来进行城市间和城市自身的达标或对标”。

  原中共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总结,“云河都市研究院的‘指标2022’,在区分了一线、二线、准二线、三线城市的同时,又对中国主要城市群发展状况做出了评判。从所列主要经济指标看,长三角、 珠三角、京津冀三大城市群保持了持续发展势头,成渝、长江中游、粤闽浙沿海、关中平原四个准一线城市群正在奋起直追。3+4的城市群集中了全国60%以上的经济,集聚了全国近50%的人口。未来,这种趋势仍会持续。这也充分证明了国家 ‘十一五’规划确定的‘把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是符合规律和非常具有远见的。有关部门和地方应该遵循城市化的规律,继续把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


该文发表在2023年12月15日的中国网上,并被众多媒体和平台转发。

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2022

云河都市研究院

编者按:
谁是中国发展最好的城市?谁是中国发展最好的城市群?“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2022”综合排名新鲜出炉,云河都市研究院运用综合排名偏差值量化定义了一线城市、准一线城市、二线城市和三线城市,还在此基础上对19个城市群进行了综合评价和分类。


  “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2022”综合排名出炉,北京连续7年蝉联综合排名首位,上海排名第2位,深圳排名第3位。

  国务院新闻办原主任赵启正指出,“2022年国际环境复杂多变,新冠疫情反复肆虐,中国经济在艰难中发展实现稳定增长。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让中国城市发展的业绩具有国际横向比较的参考价值”。

  国家发改委发展战略和规划司原一级巡视员、中国驻日本使馆原公使衔参赞明晓东评点,“对中国来说,2022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中国经济克服了国际环境和新冠疫情的不利影响,成功实现稳定增长。从‘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2022’综合排名看,指标深刻反映了2022年中国经济增长态势和城市综合发展状况。与上年相比,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成都、杭州、重庆、南京、苏州,综合排名前9位城市和顺序没有任何变化。这表明,中国经济的增长极和动力源没有发生变化。作为中国经济增长中坚的这些城市,在2022年顶住了疫情反复、供应链不畅的压力,经济社会保持持续发展,带动中国经济总量再创新高,站上了120万亿元的新台阶。综合排名前10中,只有第10位的武汉是新晋,这显示武汉已经克服了疫情初期带来的冲击,重新回归前10行列”。

1.谁是中国的一线、准一线、二线城市


  关于谁是中国的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众说纷纭,甚至还出现了新一线城市的名称。但并没有一个准确的界定标准。原中共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指出,“现在几线城市的说法,好像没有一定之规,没有严格指标,是社会上,主要从房价上区分的”。

  鉴于这种情况,由878组数据构成,从环境、社会、经济三个维度综合评价全国29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以下简称“指标”),今年做了一个划分全国城市等级的尝试。

  “指标”在评价方法上运用“偏差值”概念,反映各城市在每个指标上相对于全国其他城市所处的位势,将各种指标中使用的不同单位转换为统一的尺度并进行比较。以环境、社会、经济三大项偏差值叠加出的综合评价偏差值合计为300,全国平均值为150。 

  “指标”将偏差值200以上的城市定义为一线城市;将偏差值175-200的城市定义为准一线城市;将偏差值150-175的城市定义为二线城市,将偏差值150以下的城市定义为三线城市。

  以这个标准划分的一线城市有北京、上海、深圳、广州4座城市,其中以北京、上海的偏差值尤为突出。

  准一线城市有成都、杭州、重庆、南京、苏州、武汉、天津、厦门、西安9座城市。城市发展是动态的,这些准一线城市是未来最有可能晋升一线的存在。

  二线城市是以21个区域中心城市为首的43座城市,其中宁波、长沙、青岛、东莞、福州等城市的偏差值已经接近175,可望在不久的将来晋升准一线城市。

  综合评价偏差值在全国平均值以下的三线城市一共有241个,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还有呼和浩特、银川、西宁等3个省会城市位列其中。

  赵启正认为,“用综合排名偏差值量化定义一线城市、准一线城市、二线城市和三线城市,一举澄清了四类城市的分类标准,避免了不同作者观点不易比较的困难”。

2.三大城市群是中国发展的最大引擎


  城市群是中国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十四五”规划纲要在全国规划出19个城市群,并提出:“优化提升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长江中游等城市群,发展壮大山东半岛、粤闽浙沿海、中原、关中平原、北部湾等城市群,培育发展哈长、辽中南、山西中部、黔中、滇中、呼包鄂榆、兰州—西宁、宁夏沿黄、天山北坡等城市群”。19城市群集中了35个国家中心城市或区域性中心城市,全国88%的GDP和81.9%的常住人口。

  如何评价城市群的发展是一个重大课题,云河都市研究院在去年“指标2021”发布之际曾经尝试对前10位城市群进行了评价,今年进一步将评价对象扩展到全部19个城市群。

  为了更直观地分析各城市群的发展水平,本文将19个城市群所涵盖的223个城市的“指标2022”综合评价偏差值按城市群类别,进行了箱形图和蜜蜂图叠加分析,一目了然地展示出各城市群城市综合评价偏差值的分布状况和差异程度。

  箱形图箱框内的水平线表示样本的中位数,箱框的顶部表示上四分位数(75%),箱框的底部表示下四分位数(25%),箱内表示50%样本的分布状况。蜜蜂图是一种绘制单个数据点分布状况的统计图表,叠加箱形图和蜜蜂图可以同时展示每个样本的位置和样本整体的分布状况。

  明晓东指出,“从19个城市群综合排名箱形蜜蜂图看,城市群中心城市极化效应明显,越是发达地区,区域中心城市的综合排名首位度越高”。

  的确,中心城市是大城市群的核心。箱形蜜蜂图分析可以看到4座一线城市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我们可以把这三大城市群称为“一线城市群”。三大城市群创造了全国36.2%的GDP,集中了全国23.5%的常住人口。三大城市群人均GDP高达全国平均的1.54倍,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非户籍常住人口多达7,802万人。三大城市群无疑是引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的引擎。

3.谁是中国的准一线、二线、三线城市群


  拥有准一线区域中心城市作为领军的城市群有成渝、长江中游、粤闽浙沿海、关中平原,可以称之为“准一线城市群”。

  4个准一线城市群创造了全国24.9%的GDP,集中了全国25.7%的常住人口,支撑了中国四分之一经济和人口的体量。但是由于4个准一线城市群的人均GDP只有全国平均的0.97倍,都是人口流出地域,总计流出人口多达1,801万人。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关中平原城市群是只有西安一座区域中心城市的单引擎城市群。

  拥有二线区域中心城市作为领军的城市群有山东半岛、北部湾、中原、哈长、辽中南、山西中部、黔中、滇中、兰州-西宁、天山北坡,可以称之为“二线城市群”。

  10个二线城市群创造了全国24.8%的GDP,集中了全国31.4%的常住人口,支撑了中国四分之一经济体量和三分之一人口的体量。其中辽中南、山西中部、滇中、兰州-西宁、天山北坡5城市群还合计吸收了666万非户籍常住人口。山东半岛、北部湾、中原、哈长、黔中5城市群合计流出3,715万人。二线城市群中,中原、山西中部、黔中、滇中、天山北坡都是只有一座区域中心城市的单引擎城市群。

  呼包鄂榆、宁夏沿黄两个城市群只有属于三线区域中心城市作为领军,可以将其称之为“三线城市群”。两个三线城市群虽然体量较小,GDP和常住人口在全国的占比分别只有2%和1.3%,但人均GDP接近三大城市群,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53倍,还总计吸引了231万流动人口。两个三线城市群都是只有一座区域中心城市的单引擎城市群。

  云河都市研究院院长周牧之教授指出,“用‘指标’的综合偏差值量化定义城市的级别,进而量化分析城市群的发展状况,是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的一个新的尝试,希望能够为更客观地了解各城市以及各城市群的位势和不足提供参考的作用。”

  赵启正点评,“用‘指标’对城市群做综合分类的做法是一项创新的视角”。

  明晓东指出,“我们惊喜地发现,这次‘指标2022’ ’发布提前了,不再隔年,而是直接回顾上年中国城市综合发展状况。特别是‘指标’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应用场景已经涉及到经济社会生活和环境的许多方面,从城市综合对比,到城市群综合比较分析;从国际顶级品牌消费取向比较,到二氧化碳排放相关分析;从产业结构对比到全球科技集群比较分析,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悉心利用,‘指标’具有无限应用可能”。

  赵启正强调,“‘指标2021’版进一步发挥了比较研究的特色,不仅有同档城市的比较,还作了城市群的比较,这对为正在兴起的城市群探求愿景规划着眼点有启示作用”。

  杨伟民总结到,“中国经济具有强大经济体自身的韧性,这种韧性的空间载体就是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壮大的超大、特大城市。云河都市研究院的‘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2022’,证明了这种韧性。更有创意的是,‘指标2022’,首次运用统计方法,把878组指标量化为统一量纲—— ‘偏差值’”,用偏差值区分了一线、二线、准二线、三线城市,解决了‘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线城市’的科学区分问题,这一方法很有意义。‘指标2022’作为城市发展的‘体检报告’,对各城市以及各城市群的健康状况区分了‘健康等级’”。


该文发表在2023年11月30日的中国网上,并被众多媒体和平台转发。